【[文獻通考經籍考]】
【辭書名稱】圖書館學與資訊科學大辭典
[文獻通考]348卷,元馬端臨(約1254-1333)撰。
其中卷174-249,共76卷為[經籍考],可簡稱為[通考.經籍考]、[經籍考]或[馬考]。
本書採輯錄體,彙集群書之類序、著錄數量、解題、序跋等。
主要採用[崇文總目],此目係北宋申期祕書藏書目。
而[郡齋讀書志]及[直齋書錄解題],係南宋初期及末期之私家藏目。
大致包括兩宋公私收藏。
又輔以宋代太祖至寧宗歷朝國史藝文志,以及群書序跋、史傳、文集、筆記等,共約160家。
輯錄體上承[出三藏記集]、[史略]等,下啟[經義考]、[小學考]、[溫州經籍志]等。
為編撰解題書目開一方便之門。
[馬考]共計收書4,025種,分類略依四部。
至一書之分類,或從晁公武,或從陳振孫,或出以己意,體系已不甚一致。
甚且有同一書分別從晁、陳各入一類,以至重出。
各部類開端,均有小序,亦係輯自漢、隋等志及[崇文總目]、陳氏解題與宋國史志等。
並記各史志著錄之部、卷數。
唯子、史兩部,各有若干類合併記述。
每書先記書名、卷數,多從崇文、晁、陳三家,而其例並不一致。
迻錄解題、序跋等,亦不全依時代先後。
且每加刪改,或臆為合併,不可盡據。
[群書校補]訂正其脫漏、重出、疏舛、譌誤等,計200多處。
又以其改易行款,致生錯誤。
然亦有今傳各家書目,為後人竄改,而[經籍考]所引,反而近於原文,則可引以校訂。
至於原書亡佚或殘損,更有賴據以輯補。
如[四庫全書]館據[永樂大典]本輯校晁、陳二家書目,便多所引據,以訂譌補闕。
後來錢東垣等撰[崇文總目輯釋]從中摭拾更多。
王先謙校理[晁志],其中卷19衢本缺少1,065條、便賴[經籍考]補足。
趙士煒輯宋[館閣書目]、[國史藝文志],更多所取材。
至於所徵引李燾、馬廷鸞等論述文字,因其原著久佚,可供研究、輯佚之參考。
本書除可用作解題書目外,又多存輯佚、校勘之資料。
[文獻通考]有元刊本,未曾影印。
今傳多為影印清浙江刻本。
[經籍考]明弘治間有單刊本,校刊不精,流傳不廣。
大陸中華書局有點校本,臺北曾加翻印。
係以殿本為底本,而以元、明刊本及其他各本參校,然每卷僅有寥寥數條校語,於盧文弨[群書校補],全未採用,反多脫誤。
然全書標點,以排字印刷,甚為醒目。
轉自:http://edic.nict.gov.tw/cgi-bin/tudic/gsweb.cgi?o=ddictionar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