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902|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輕歌劇】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2-11-23 04:19:38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輕歌劇

 

Operetta

 

【辭書名稱】教育大辭書

 

輕歌劇這個名詞早在十七、十八世紀已被使用,泛指一般較短、較輕鬆的歌劇;

 

從十九世紀的後半至二十世紀初,輕歌劇成為一個專有名詞,指和一般規模龐大、劇情嚴肅的歌劇相對的一種較輕巧、含有對白、歌曲及舞蹈的歌劇種類。

 

嚴格的說,輕歌劇是由法國的喜歌劇間接逐步發展出來的;

 

它的故事取材生活化、大眾化,經常帶有詼諧和諷刺性。

 

而真正為輕歌劇打下基礎的,是生於德國卻幾乎都住在巴黎的奧芬巴哈(JacquesOffenbach,1819~1880)。

 

繼他之後,許多法國音樂家亦以類似的風格寫了不少輕歌劇;

 

法國之外,國民樂派的音樂家寫作的歌劇多半亦傾向此一風格。

 

十九世紀末,由於法國輕歌劇的漸趨沒落,維也納在歌唱劇的傳統上,成為輕歌劇的另一個重鎮,並有後來居上之勢;

 

其中以小約翰.史特勞斯(JohannStrauss,1825~1899)最具代表性。

 

他的輕歌劇中反映出維也納融合奧地利、匈牙利及波西米亞地區生活、文化的特色,劇中大量地使用圓舞曲、波爾卡舞曲,也是這些作品至今仍廣受喜愛的原因之一,史特勞斯的[蝙蝠](DieFledermaus,一八七四年在維也納首演)可說是代表作。

 

二十世紀初輕歌劇的得以繼續,則要感謝雷哈(FranzLehar,1870~1948);

 

他的成名作[風流寡婦](DieLustigeWitwe,一九○五年在維也納首演)不僅在今日仍常演出,其中的多首舞曲和歌曲更被改編成流行音樂。

 

雷哈的晚期作品則不時在歡樂中加入淡淡的憂傷,例如以中國為故事背景的[微笑之國](DasLanddesLächelns,一九二三年於維也納首演)。

 

輕歌劇在英語系國家的姊妹劇種則是「音樂劇」(MusicalsorMusicalComedy)。

 

音樂劇的開始遠可推至英國一七二九年所發表的[乞丐歌劇],近則可溯到維也納輕歌劇的影響。

 

今日則是英語系國家(如英國、美國),在歌劇之外的另一種以音樂演出的劇種。

 

與歌劇相較,音樂劇的音樂內容簡單得多,戲劇結構亦並未隨著時日變遷而有所改變,係以大眾娛樂為訴求,不似今日歌劇以追求藝術形式及內涵之突破為重點。

 

 

轉自:http://edic.nict.gov.tw/cgi-bin/tudic/gsweb.cgi?o=ddictionary

評分

參與人數 1金幣 +500 收起 理由
天梁 值得鼓勵。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5-5-7 20:07 , Processed in 0.078125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