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282|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趙汸】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2-11-23 04:15:17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趙汸

 

【辭書名稱】教育大辭書

 

趙汸(1319~1369)字子常,學者稱東山先生,元徽州休寧人。

 

汸早年師事經學家黃澤,獲傳六經疑義、[周易]六十四卦大義及春秋學要義;

 

繼又師事臨川虞集,獲聞草廬理學,乃歸築東山精舍,著書述講於其間。

 

明洪武二年(1369)奉詔參與纂修[元史],書成而卒。

 

著作有[周易文銓]、[春秋師說]、[春秋比辭]、[春秋集傳]、[左氏補注]、[東山存稿]等。

 

趙汸在治春秋學方面的貢獻,在能區分經與史的不同角度,提出要用心探究[春秋]的「制作之原」;

 

認為只有孟子能深知孔子修[春秋]的真實用心。

 

他又根據[禮記.經解],悟出[春秋]之義在於「屬辭比事」,能「截斷魯史,有筆削以寓其撥亂之權」。

 

而不同於其他五經只是傳述「帝王盛德成功已然之迹」,述而不作。

 

於是趙汸利用屬辭比事的春秋之教,概括出八點「筆削之義」:第一是「存策書之大體」:認為魯史[春秋]原有的部分內容仍被保留,有筆而無削,使其不失正史之常。

 

第二是「假筆削以行權」:認為孔子對[春秋]史實有書有不書,書者不削,不書者削之,其具體原則有略同以存異、略常以明變、略彼以存此、略是以著非、略輕以明重等五條。

 

第三是「變文以示義」:在文字的異同詳略上有所變化,以便於別嫌疑明是非。

 

第四是「辨名實之際」:用去名以全實、去名以責實之法,糾正春秋時名實分離的現象。

 

第五是「謹華夷之辨」:區別楚、吳、越等夷狄之國與中原諸侯的區分,以信大義於天下。

 

第六是「特筆以正名」:用「辭旨卓異,與史文弗類」的片言雙語,使三綱五常赫然復正。

 

第七是「因日月以明類」:用書月不書日、書日與不書日,以明詳略,顯示事物的恆常與變異。

 

第八是「辭從主人」:主人指魯君,因[春秋]是依據魯史正文筆削而成。

 

總之,趙汸認為能掌握上述孔子制作[春秋]的權衡,就能弄清全經體要,明白其經世濟民之道。

 

趙汸生平以繼承程、朱理學為己任,特別是修身在正心的宗旨,注重靜坐以涵養本源,以為致思之地,再用向上工夫以求通達師友之旨及文字要義。

 

他也兼取陸九淵的心學,將「求放心」視為最親切而首要者,主張反求諸己,通過正心誠意以求天理;

 

又說「蓋動靜工夫皆是就心上說,如存養省察者是也」。

 

並將天下之理歸一於易簡,而為人心所固有。

 

可見他的思想他源於[孟子]及[周易.繫辭傳]且加以融通,並能調和朱、陸在教育方面的主張。

 

在教育理論方面,趙汸認為至尊至貴的道德本心乃先天固有,人如缺乏「反而求之,擴而充之」的教育歷程,天理受人欲干擾,就與動物無異;

 

又說「有國家者,化民成俗之方,莫先於學」。

 

肯定教育對安定社會、淳化風俗的重要性,均屬有見。

 

 

轉自:http://edic.nict.gov.tw/cgi-bin/tudic/gsweb.cgi?o=ddictionary

評分

參與人數 1金幣 +500 收起 理由
天梁 值得鼓勵。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5-5-3 00:02 , Processed in 0.281252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