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銅鼓刷把舞】 T´ungKuShuaPaWu
【辭書名稱】舞蹈辭典
【類別】:民族舞蹈
舞名。
布依族傳統民間自娛性舞蹈。
流傳於貴州省惠水、平塘、荔波、羅甸、鎮寧等縣的布依族聚居地區。
也被稱為《粑糟舞》和《粑棒舞》。
布依語音譯為裸弄。
該舞源於古代祭祀祖先的儀式舞蹈。
傳說在古代有一名雖家境貧寒,但樂於施捨助人,德高望重的老人,在他去世後的葬禮上,眾人們為懷念他而舂米做粑粑送其靈魂升天和供他在陰間受用。
在這之後,這個地區連年風調雨順、人丁興旺。
從此,當地人們便每年在秋季收穫之後,必跳此舞蹈,以祈求來年五穀豐登而沿襲至今。
現已成為布依族人們節日的自娛性舞蹈。
因作舞時舞者各持粑棒或長竹竿,敲打木槽或與對方對擊而得名。
參加舞蹈者人數不限,但需男女對半。
舞蹈開始以一對男子先互相對打,然後陸續加入眾人,當加入男女舞對數目相當時,便可進行橫豎排的隊列交叉、多排變換,排列出圓圈陣、四方陣、三角陣等隊形。
舞蹈動作以雙腳跳躍、在各個方位用粑棒或竹竿相互敲擊或敲打木槽為主。
所有的舞動均由作為指揮的銅鼓鼓點為速度、節奏的準則。
整個舞蹈充滿了濃厚的生活氣息。
動作粗獷、激烈,是男女青年們喜愛的娛樂活動。
轉自:http://edic.nict.gov.tw/cgi-bin/tudic/gsweb.cgi?o=ddictionar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