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氏錦囊秘錄雜症痘疹藥性主治合參卷三十八草部中半夏】
半夏
得土金之氣,兼得天之燥氣,火金相搏,故味辛平苦溫無毒。
入足太陰、陽明、少陽,亦入手少陰經。
辛溫善散,故主傷寒邪在表裡之間。
苦善下泄,故除心下支飲,曾膈痰熱脹滿上氣,為祛濕分水實脾而開寒濕痰氣鬱結之聖藥。
其所大忌者陰虛血少,津液不足諸病耳。
半夏,火痰黑,老痰膠,同芩連。
寒痰清,濕痰白。
同薑、附、陳皮、蒼朮。
卒中病痰,南星、皂角,痰飲脅痛。
治吐食反胃,消腸腹冷痰,散逆氣。
除嘔惡,開結氣,發聲音,止脾瀉,斂心汗,一切痰厥頭痛、頭眩聖藥。
但血症消渴,並孕婦禁服。
脾濕痰症最宜,陰虛痰症切忌。
主治(痘疹合參) 治痘虛寒嘔噦少食,化痰涎,燥脾濕,和脾胃。
但恐燥咽兼損孕婦,灌漿時忌之。
無濕痰者戒用。
按:汪機曰:脾胃濕熱,涎化為痰,此非半夏,曷可治乎?若以貝母代之,翹首待斃。
李時珍曰:脾無留濕不生痰,故脾為生痰之源,肺為貯痰之器。
半夏治痰,為其體滑性溫也。
涎滑能潤,辛溫能散,亦能潤,故行濕而通大便,利竅而泄小便,所謂辛走氣即化液,辛以潤之是也。
丹溪謂:半夏能使大便潤而小便長。
成無己謂:半夏行水氣而潤腎燥,《局方》半硫丸,治老人虛閉、皆取其滑潤也。
俗以半夏為燥,不知利水祛濕,而使土燥,非性燥也。
但非濕熱之邪而用之,是重亡津液,誠非所宜。
若應犯而犯,似乎無犯古人半夏有三禁,謂血家渴家汗家也。
然其功,止吐為足陽明,除痰為足太陰,助柴胡主惡寒,是又為足少陽也。
助黃芩主祛熱,是又為足陽明也。
寒熱往來,在半表半裡,故用此有各半之意。
引用http://jicheng.sabi.tw/jcw/book/%E9%A6%AE%E6%B0%8F%E9%8C%A6%E5%9B%8A%E7%A7%98%E9%8C%84/4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