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論條辨 (二)傷寒脈浮緩,身不疼但重171】
(二)傷寒脈浮緩,身不疼但重,乍有輕時,無少陰証者,大青龍湯發之。
大青龍湯方
麻黃(六兩去節) 桂枝(二兩去皮) 甘草(二兩炙) 杏仁(四十枚去皮尖) 生薑(三兩切) 大棗(十二枚擘) 石膏如雞子大(綿裹碎) 上七味,以水九升,先煮麻黃減二升,去上沫,內諸藥,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一升,取微似汗,汗出多者溫粉撲之,一服汗者,停後服,汗多亡陽,遂虛,惡風煩躁不得眠也。
上條太陽中風者,言有上編第三條之証也。
病屬太陽則脈浮,然浮以候風,緊以候寒,發熱者。
中風熱即發也。
惡寒身疼痛,不汗出,皆寒也。
風為煩,寒則躁。
蓋謂風寒俱有而中傷,風多寒少之証,猶指言此風之中有寒之謂也。
此條傷寒者,言有中篇首條之証也。
緩者風之診,身不疼亦風也。
但重,寒也。
乍有輕時,亦為有風而然也。
無少陰証者,言若是但欲寐,則涉於少陰之疑似矣。
今是但重,故曰無少陰証,亦謂風寒兩中傷,榮衛俱受病,寒多風少之証,猶指言此寒之中有風之謂也。
蓋風寒二者,大率多相因而少相離,有寒時,不皆無風,有風時,不皆無寒,所以單中單傷者,固嘗自是,相兼而中傷者,亦嘗多有,此大青龍之所以作也。
二條者互文而互相發明,以為此篇之小總,太陽分病之紀,上編一,中篇二,此其三焉,三者,太陽一經吃緊太三辨也。
以下凡似此云云以為稱首者,皆風寒俱有而中傷之証,其例則又皆統乎此也。
夫風寒二治,大法不外乎桂枝麻黃之二湯,然桂枝湯中忌麻黃,而麻黃湯中反用桂枝,此中有極深奧義,非言國文字可以形容暴白者,要在人之心領神會耳,大青龍者,桂枝麻黃二湯合劑之變製也。
故為並中風寒之主治,校之桂枝麻黃各半湯,與桂枝二麻黃一湯,則少芍藥而多石膏,去芍藥者,不欲其收也。
以其無芍藥而觀之,即麻黃湯方加石膏薑棗也。
薑棗本桂枝湯中所有,其製則重在石膏,按本草,石膏辛甘大寒,辛以散風,甘以散寒,寒以除熱,故為並中風寒發熱之用,然青龍以桂枝麻黃得石膏之辛甘而有青龍之名,其白虎亦以知母粳米得石膏之辛寒而有白虎之名,一物二用,得君而成其功名於異世,神變於時者也。
夫所謂青龍白虎者,青乃木色,龍乃木神,木主春,春熱而煩躁,雷雨解而致和焉。
人之汗,以天地之雨名之,龍興雲雨至,發煩躁之汗而榮衛以和,龍之所以為湯,神湯之謂也。
白乃金色,虎乃金神,金主秋,秋熱而燥渴,金風解而荐涼焉,人之氣以天地之疾風名之,虎嘯谷風生,解燥渴之熱而表裡以涼,虎之所以為湯,神湯之謂也。
然均是龍也而一則曰主之,一則曰發之,何也?主之者,以煩躁之急疾屬動而言,發之者,以但重之沉默屬靜而言之也。
上條末節,脈微弱汗出惡風。
蓋指上編陽浮而陰弱中風之証而言,中風誤服大青龍則為逆,其第二十五條是也。
與此參看,其義自合,夫以中風之用桂枝湯,傷寒用麻黃湯,風寒俱中傷而用大青龍湯。
向使認病親切於克始,用湯的對於及時,則三法行之之下,風寒尚有餘治乎,然則三百九十七一百一十三者,醫藥注誤之所致十八九,病病傳變之所致無二三,由此觀之,司命君子可能不惕惕於心乎,是故,仲景氏之所以若然者,豈得已哉,惟其不得已,故諄諄然曰,知犯何逆,隨証治之。
知犯何逆,以法治之,斯言也。
豈非深憂天下後世而自致其不能盡其所欲言之意耶。
嗚呼!以仲景氏方法之多如許,而猶自致其不能盡其所欲言之意如此,則後之以截江,殺車,活人,類証。
纂要,自謂能盡傷寒之治,而膠柱以待天下後世者,吾不知其是誠何心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