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1475|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黃帝靈樞 邪氣藏府病形第四法時05】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2-8-6 04:23:15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黃帝靈樞 邪氣藏府病形第四法時05

 

 

黃帝問於岐伯曰:邪氣之中人也奈何?

 

岐伯答曰:邪氣之中人高也。

 

黃帝曰:高下有度乎?

 

岐伯曰:縣半已上者,邪中之也;身半已下者,濕中之也。

 

放曰:邪之中人也,無有常,中於陰則溜於府,中於陽則溜於經。

 

黃帝曰:陰之與陽也,異名同類,上下相會,經絡之相貫,如環無端。

 

邪之中人,或中於陰,或中於陽,上下左右,無有恆常,其故何也?

 

岐伯曰:諸陽之會,皆在於面。

 

中人也,方乘虛時及新用力,若飲食汗出股理開,而中於耶。

 

中於面則下陽明,中於項則下太陽,中於頰則下少陽,其中於膺背兩脅亦中其經。

 

黃帝曰:其中於陰奈何?

 

岐伯答曰:中於陰者,常從臂俯拾。

 

夫臂與防,其陰皮薄,其肉淖澤,故具受於風,獨傷其陰。

 

黃帝曰:此放傷其藏乎?岐伯答曰:身之中於風也,不必動藏。

 

故邪入於陰經,則其藏氣實,邪氣入而不能客,故還之於府。

 

故中陽則溜於經,中陰則溜於府。

 

黃帝曰:邪之中人藏奈何?岐伯曰:愁憂恐懼則傷心。

 

形寒寒飲則傷腦,以其兩宰相感,中外皆傷,故氣逆而上行。

 

有所墮墜,惡血留內,若有所大怒,氣上而不下,積於脅下,則傷肝。

 

有所擊僕,若醉人房,汗出當風,則傷脾。

 

有所用力舉重,若人房過度,汗出浴水,則傷腎。

 

黃帝曰:五藏之中風奈何?岐伯曰:陰陽俱感,邪乃得往。

 

黃帝曰:善哉。

 

黃帝問於岐伯曰:首面與身形也,屬骨連筋,同血合於氣耳。

 

天寒則裂地凌冰,其卒寒或手足懈情,然而其面不衣何也?

 

岐伯答曰:十二經脈,三百六十五絡,其血氣管上乾麵而走空奔,其精陽氣上走於目而為暗,其別氣走於耳而為聽,其宗氣上出於鼻而為臭,其濁氣出於胃,走唇舌而為味。

 

其氣之津液皆上熏於面,而皮又厚,其肉堅,故天氣甚寒,不能勝之也。

 

黃帝曰:二邪之中人,其病形何如?岐伯曰:虛邪之中身也,灑漸動形。

 

正邪之中人也做,先見於色,不知於身,若有若無,若亡若存,有形無形,莫知其情。

 

黃帝曰:善哉。

 

黃帝問於岐伯曰:余聞之,見其色,知其病,命曰明;按其脈,知其病,命回神;問其病,知其處,命曰工。

 

余願聞見而知之,按而得之,問而極之,為之奈何?岐伯答曰:夫色脈與尺之相應也,如杯鼓影響之相應也,不得相失也,此亦本未根葉之出候也,故報死則葉枯矣。

 

包脈形肉不得相失也,故知一則為工,知二則為神,知三則神且明矣。

 

黃帝曰:願卒聞之。

 

岐伯答曰:色青者,其脈弦也;赤者,其脈構也;黃者,其脈代也;白者,其脈毛;黑老,其脈石。

 

見其色而不得其脈,反得其相勝之脈,則死矣;得其相生之脈,則病已矣。

 

黃帝問於岐伯曰:五藏之所生,變化之病形何如?

 

岐伯答曰:先定其五色五脈之應,其病乃可別也。

 

黃帝曰:色脈已定,別之奈何?

 

岐伯曰:調其脈之緩、急、小。

 

大、滑、澀,而病變定矣。

 

黃帝曰:調之奈何?

 

岐伯答曰:脈急者,尺之皮膚亦急;脈緩者,尺之皮膚亦級,脈小者,尺之皮膚亦減而少氣;脈大者,尺之皮膚亦責而起;脈滑者,尺之皮膚亦滑;脈澀者,尺之皮膚亦澀。

 

凡此變者,有微有甚。

 

故善調尺者,不待於寸,善調脈者,不待於色。

 

能參合而行之者,可以為上工,上工十全九;行二者,為中工,中工十全七;行一者,為下工,下工十全六。

 

黃帝曰:請問脈之緩、急、小、大、滑、澀之病形何如?岐伯曰:臣請言五藏之病變也。

 

心脈急甚者為宿抓;微急為心痛引背,食不下。

 

緩甚為狂笑;微緩為伏梁,在心下,上下行,時唾血。

 

太甚為唯對;微大為心痺引背,善淚出。

 

小甚為善吵;微小 為消津。

 

滑甚為善渴;微滑為心跡引臍,小腹鳴。

 

波甚為哈;微澀為血溢,維厥,耳鳴,顛疾。

 

肺脈急甚為癲疾;微急為肺寒熱,怠情,咳唾血,引腰背胸,若鼻息肉不通。

 

緩甚為多汗;微援為控疾,偏風,頭以下汗出不可止。

 

太甚為胚腫;微大為肺痺,引胸背,起惡日光。

 

小甚為洩;微小為消萍。

 

滑甚為息賁上氣;微滑為上下出血。

 

澀甚為嘔血;微澀為鼠志在頸支腋之間,下不勝其上,其應善瘦矣。

 

肝脈急甚者為惡言;微急為肥氣,在脅下若覆杯。

 

緩甚為善嘔;微援為水痕痺也。

 

太甚為內癰,善嘔階;微大為肝痺,陰縮,咳引小腹。

 

小甚為多飲;微小為消津。

 

滑甚為痰跡;徽滑為遺溺。

 

澀甚為溢飲;微澀為痕攣筋疲。

 

脾脈急甚為德班;微急為嗝中,食飲入而還出,後沃沫。

 

緩甚為衰厥;微級為風控,四肢不用,心慧然若無病。

 

太甚為擊僕;微大為沈氣,腹裡大膿血,在腸胃之外。

 

小甚為寒熱;微小為消疼。

 

滑甚為痛瘤;微滑為蟲毒蛇蠍腹熱。

 

澀甚為腸疾;微澀為內瘠,多下膿血。

 

腎脈急甚為骨癲疾;微急為沉厥奔豚,足不收,不得前後。

 

緩甚為抗脊;微緩為洞,洞者,食不化,下隘還出。

 

太甚為陰疾;徽大為石水,起臍已下至小腹睡睡然,上至胃院,死不治。

 

小甚為洞洩;微小為消萍。

 

滑甚為痛症;微滑為骨屢,坐不能起,起則目無所見。

 

澀甚為大癰;微澀為不月沉痔。

 

黃帝曰:病之六變者,刺之奈何?

 

岐伯答曰:諸急者多寒;緩者多熱;大者多氣少血;小者血氣皆少;滑者陽氣盛,微有熱;澀者多血少氣,微有寒。

 

是故刺急者,深內而久留之。

 

刺緩者,線內而疾發針,以去其熱。

 

刺大者,微瀉其氣無出其血。

 

刺滑者,疾發針而淺內之,以瀉其陽氣而去其熱。

 

刺澀者,必中其脈,隨其逆順而久留之,必先按而循之,已發打,疾按其瘠,無令其血出,以和其脈。

 

諸小者,陰陽形氣俱不足,勿取以針,而調以甘藥也。

 

黃帝曰:余聞五藏六府之氣,榮輸所入為合,今何道從人,入安連過,願聞其故。

 

岐伯答曰:此陽脈之別人於內,屬於府者也。

 

黃帝曰:榮輸與合,各有名乎?岐伯答曰:榮輸治外經,合治內府。

 

黃帝曰:治內府奈何?

 

岐伯曰:取之於合。

 

黃帝曰:合各有名乎?

 

岐伯答曰:胃合人1於三里,大腸合人於巨虛上廉,小腸合人於巨虛下廉,三焦會人於委陽,膀優合人於委中央,膽合人於陽陵泉。

 

黃帝曰:取之奈何?

 

岐伯答曰:取之三里者,低附;取之巨虛者,舉足;取之委陽音,屈伸而索之;委中者,屈而取之;陽陵泉者,正豎膝子之齊,下至委陽之陽取之;取諸外經者,榆申而從之。

 

黃帝曰:願聞六府之病。

 

岐伯答曰:面熱者足陽明病,魚絡血者手陽明病,兩跑1人:原無,據(甲乙測、(太累)補。

 

之上脈豎陷者足陽明病,此胃脈也。

 

大腸病者,腸中切痛而鳴准耀,冬日重感於寒即洩,當臍而痛,不能久立,與胃同候,取巨虛上廉。

 

胃病者,腹腹脹,胃院當心而痛,上肢兩脅,隔咽不通,食欽不下,取之三里也。

 

小腸病者,小腹痛,腰脊控星而痛,時窘之後,當耳前熱,若寒甚,若獨肩上熱甚,及手小指次指之間熱,若脈隨者,此其峰也,手太陽病也,取之巨虛下廉。

 

三焦病者,腹氣滿,小腹尤堅,不得小便,窘急,溢則水,留即為脹,候在足太陽之外大絡,大絡在太陽少陽之間,亦見於脈,取委陽。

 

膀優病者,小腹偏腫而痛,以手按之,即欲小便而不得,肩上熱,若脈陷,及足小指外廉及勝踝後皆熱,若脈陷,取委中央。

 

明病者,善太息,口苦,嘔宿汁,心下據館,恐人將捕之,隘中葉價然,數唾,在足少陽之本末,亦視其脈之陷下者灸之,其寒熱者,取陽陵泉。

 

黃帝曰:刺之有道乎?岐伯答曰:刺此者,必中氣穴,無中肉節,中氣穴則針染(一作路)於巷,中肉節即皮膚痛。

 

補瀉反則病益篤。

 

中筋則筋緩,邪氣不出,與其真相搏,亂而不去,反還內著,用針不審,以順為逆也。

評分

參與人數 1銀幣 +1 金幣 +1 收起 理由
文昌 感謝發帖!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5-1-15 08:16 , Processed in 0.156251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