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門法律 卷六 黃癉門 合論《金匱》豬膏發煎茵陳五苓散二方577】
合論《金匱》豬膏發煎茵陳五苓散二方 此治濕熱中重加燥證之方也。
燥者秋令也,夏月火炎土燥,無俟入秋,濕土轉燥之證已多,不可不察。
況乎鬱蒸之濕熱,必先傷乎肺金,肺金一燥,則周身之皺揭禁固,有不可勝言者。
所以仲景於癉證中,出此二方。
後人罔解其意,按劍相盼,不敢取用,詎不深可惜乎?然燥有氣血之分,豬膏煎借血余之力,引入血分,而潤其血之燥,並借其力開膀胱瘀血,利其小水,小水一利,將濕與熱且俱除矣。
其五苓散,原有燥濕滋干二用,今人頗能用之,本草言茵陳能除熱結黃癉,小便不利,用之合五苓以潤氣分之燥,亦並其濕與熱而俱除矣。
制方之妙,夫豈思議之可幾哉?豬膏發煎 《肘後方》云:女勞癉身目盡黃發熱,惡瘡,少腹滿,小便難,以大熱大勞,交接入水所致者,用此方。
又云:五癉,身體四肢微腫,胸滿,不得汗,汗出如黃柏汁,由大汗出入水所致者,豬脂一味服。
其意以身內黃水,因受外水遏抑而生,與仲景治血燥之意相遠。
唯《傷寒類要》云:男子女人黃癉,食飲不消,胃脹熱生黃,病在胃中,有干燥使然。
豬脂煎服下乃愈,是則明指血燥言矣。
蓋女勞癉,血瘀膀胱,非直入血分之藥,必不能開。
仲景取用虻蟲、水蛭、礬石,無非此義。
然虻、蛭過峻,不可以治女勞;礬石過燥,又不可以治女勞之燥,故更立此方以濟之。
世之入多寶山而空手歸者。
可勝道哉!茵陳五苓散 濕熱鬱蒸於內,必先燥其肺氣,以故小水不行。
五苓散開腠理,致津液,通血氣,且有潤燥之功,而合茵陳之辛涼,清理肺燥,肺金一潤,其氣清肅下行,膀胱之壅熱立通,小便利而黃去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