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1292|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嚴氏濟生方 症瘕積聚門 積聚論治】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2-8-1 13:30:10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嚴氏濟生方 症瘕積聚門 積聚論治

 

積聚論治

 

夫積有五積,聚有六聚。

 

積者生於五臟之陰氣也;聚者成於六腑之陽氣也。

 

此由陰陽不和,有如憂、思、喜、怒之氣,人之所不能無者,過則傷乎五臟,逆於四肢,傳克不行,乃留結而為五積。

 

故在肝曰肥氣,在心曰伏梁,在脾曰痞氣,在肺曰息賁,在腎曰奔豚。

 

其名不同,其證亦異。

 

肥氣之狀,在左脅下,大如覆杯,肥大而似有頭足,是為肝積,診其脈弦而細,其色青,其病兩脅下痛,牽引小腹,足寒轉筋,男子為積疝,女子為瘕聚。

 

伏梁之狀,起於臍下,其大如臂,上至心下,猶梁之橫架於胸膈者,是為心積,診其脈沉而芤,其色赤,其病腹熱面赤,咽乾心煩,甚則吐血,令人食少,肌瘦。

 

痞氣之狀,留於胃脘,大如覆杯,痞塞不通,是為脾積,診其脈浮大而長,其色黃,其病飢則減,飽則見,腹滿嘔泄,足腫肉削,久不愈,令人四肢不收。

 

息賁之狀,在右脅下,大如覆杯,喘息奔溢,是為肺積,診其脈浮而毛,其色白,其病氣逆背痛,少氣喜忘,目瞑膚寒,皮中時痛,或如虱緣,或如針刺。

 

奔豚之狀,發於小腹,上至心下,上下無時,有若豚走之狀,是為腎積,診其脈沉而急,其色黑,其病飢則見,飽則減,小腹裡急,腰痛口乾,目昏骨冷,久不愈,令人骨痿少氣。

 

又如六聚之成於六腑則異是矣,何者?六腑屬於三陽,太陽利清氣,陽明泄濁氣,少陽化精氣,有如都會之腑,主轉輸以為常也。

 

夫苟六腑失常,則邪氣聚而不散,始發既無根本,上下無所留止,其痛亦無常處,故在上則格,在下則脹,傍攻兩脅,如有杯塊,易於轉動,故非五積之比也。

 

凡脈快而緊者,積聚也。

 

脈來小沉重者,胃中有積聚也。

 

大抵病各有證,治各有方。

 

如診心腹積聚,其脈牢強急者生,虛弱急者死。

 

又諸脈實強者生,沉小者死,此又不可不察也。

 

又論:夫積者傷滯也。

 

傷滯之久,停留不化,則成積矣。

 

且人之臟腑,皆因觸冒以成疾病,惟脾胃最易受觸。

 

蓋日用飲食,稍或過多,停滯難化,或吐或嘔,或泄或痢。

 

當是之時,法宜推蕩,然後助養脾胃。

 

所謂推蕩者,更宜斟量人之虛實,傷滯之輕重而推蕩之。

 

停滯一消,則不成積,克化失宜,久之必成積聚症瘕矣。

 

所謂積者,有氣積、肉積、酒積、茶積、食積、痰積,更有婦室月經不通,遂成血積。

 

凡治諸積之要,並載於後,倘於前證,參酌而用之可也。

 

引用: http://jicheng.sabi.tw/jcw/book/ ... 4%9F%E6%96%B9/index

評分

參與人數 1學習 +5 收起 理由
左輔 感謝發表文章。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5-4-9 03:59 , Processed in 0.296873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