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與空虛】
人與人之間相處產生摩擦或緣分走到盡頭時,一旦失去對方的陪伴,便會讓我們感到寂寞與痛苦,但是這樣寂寞空虛的感受其實早在對方出現前,就已在內心深處了。
這友情或愛情也只是短暫的溫暖與慰藉,暫時吸引了你的注意力、掩蓋住你的空虛而已。
但是,我們會把焦點放在不滿足於對方的不順從或忽視,甚或不滿足於關係的破裂,我們總在意對方愛的深淺或是愛的表達方式,因為這已經成為我們判斷生活是否滿足快樂幸福的方式。
所以為了得到滿足,我們就必須要從外在尋找愛,甚至需要牢牢掌控愛才能讓自己安心,或著我們會試圖將滿足感寄託在另一個人身上。於是,愛對我們來說,成了制式的條件與模式。
我們不願意誠實的面對自己的不滿足,我們會說,是因為環境造就了現在的我,除非環境改變、他人改變,否則我的處境、我的行為難以改變。我們也會說生活能選擇嗎?
如果可以我早就不是現在這個樣子。在反覆的陷入滿不滿足中,我們隱藏了自己真正不滿足的來源,是自己心中只有自我而沒有愛。
為了滿足自我,我們依賴對方甚至千方百計想要擁有對方的全神關注,並總在不滿足中計較利害得失。
等我們願意看著自己的空虛,不再逃避它時,才會發現,不管滿不滿足,總會有自我冒出頭,使我們將愛做物化做評量,因而我們不時感到空虛、感到缺乏堅穩的愛。
這強烈的自我感正是空虛的源頭,而滿足或不滿足、也不過是附加的情緒反應。
唯有願意真正面對與認清自我所上演的一切把戲時,才能深刻的了解自我強大的執著與帶來的後果,並願意從這樣的執著中解放出來,此時的愛才不再需要計較利害得失與任何的條件交換,心中的愛正緩緩升起,自我空虛與否已微不足道了。
引用:http://tw.myblog.yahoo.com/jw!IMyuxYyGRUGWKnG8tcc-/article?mid=5034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