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582|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古今醫統大全 翼醫通考 病證195】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2-8-22 19:18:15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古今醫統大全 翼醫通考 病證195

 

 

醫寄死生,斯術之大。

 

須資賢智,勿信庸愚。

 

最要變通,不宜固執。

 

洞明脈病藥治之理,詳悉望聞問切之情藥推寒熱溫涼平和之氣,辛甘淡苦酸鹹之味;升降浮沉之性,宣通補瀉之能。

 

脈究浮沉遲數滑澀之形,表裡寒熱虛實之應;阿阿春柳之和,弦鉤毛石之順。

 

藥用君臣佐使,脈分老幼瘦肥。

 

藥乃天地之精,藥宜切病;脈為氣血之表,脈貴有神。

 

病有外感內傷,風寒暑濕燥火之機;治有宣通補瀉,輕重滑澀燥濕之劑。

 

外感異乎內傷,寒証不同熱証。

 

外感宜散而內傷宜補,寒証可溫而熱証宜清。

 

清溫得宜,須臾病愈;補瀉失度,頃刻人亡。

 

外感風寒,宜分經而解表;(外感風寒,傳變不一,宜分經絡散解方可。)內傷飲食,可調胃以消溶。

 

(內傷飲食,只在一處,不過調胃消導而已。)胃陽主氣司納受,陽常有餘;脾陰主血司運化,陰常不足。

 

胃乃六腑之本,脾為五臟之源。

 

胃氣弱則百病生,脾陰足而萬邪息。

 

調和脾胃,為醫中之王道;節謹飲食,為卻病之良方。

 

病多寒冷氣,氣鬱發熱;或出七情動火,火動生痰。

 

有因行藏動靜以傷暑邪,或是出入雨水以中濕氣。

 

亦有飲食失調而生濕熱,倘或房勞過度而動相火。

 

製伏相火,要滋養其真陰;祛除濕熱,欲燥清其脾胃。

 

外濕宜表散,內濕宜淡滲。

 

陽暑可清熱,陰暑可散寒。

 

尋火尋痰,分多分少而治;究表究裡,或汗或下而施。

 

痰因火動,治火為先;火因氣生,理氣為本。

 

治火,輕者可降,重者從其性而升消;理氣,微則宜調,甚則究其源而發散。

 

實火可瀉,或瀉表而或瀉裡;(指外感也。)虛火宜補,或補陰而或補陽。

 

(指內傷也。)暴病之謂火,怪病之謂痰。

 

寒熱濕燥風,五痰有異;清涼燥潤散,五治不同。

 

有因火而生痰,有因痰而生火。

 

久而成病,或病久而成

 

金木水火土,五當分;瀉折達發奪,五法宜審。

 

而生火生痰而成病,病則耗氣耗血以致虛。

 

病有微甚,治有逆從。

 

微則逆治,甚則從攻。

 

病有標本,急則治標,緩則治本;法分攻補,虛而用補,實而用攻。

 

少壯新邪,專攻是則;老衰久病,兼補為規。

 

久病兼補虛而兼解鬱;陳或蕩滌而或消溶。

 

積在胃腸,可下而愈;塊居經絡,宜消而痊。

 

女人氣滯於血,宜開血而行氣;男子陽多乎陰,可補陰以配陽。

 

蓯蓉山藥,男子之佳珍;香附縮砂,女人之至寶。

 

氣病血病,二者宜分;陽虛陰虛,兩般勿紊。

 

陽虛氣病,晝重而夜輕;血病陰虛,晝輕而夜重。

 

陽虛生寒,寒生濕,濕生熱;陰虛生火,火生熱,熱生風。

 

陽盛陰虛而生火,火逼血而錯經妄行;陰盛陽虛則生寒,寒滯氣而周身浮腫。

 

陰虛生內熱,陽虛畏外寒。

 

補陽補氣,用甘溫之品;滋陰滋血,以苦寒之流。

 

調氣貴用辛涼,和血必須辛熱。

 

陽氣為陰血之引導,陰血為陽氣之依歸。

 

陰陽兩虛,惟補其陽,陽生而陰長;氣血俱病,只調其氣,氣和而血隨。

 

藏冰發冰,以節陽氣之燔;滋水養水,以製心火之亢。

 

火降水升,斯人無恙;陰平陽秘,我體長春。

 

小兒純陽而無陰,老人氣多而血少。

 

肥人氣虛有痰,宜豁痰而補氣;瘦人血虛有火、宜降火以滋陰。

 

膏粱無厭發癰疽,燥熱所致;淡薄不堪生腫脹,寒濕而然。

 

北地聳高,宜清熱而用燥,南方污下,可散濕以溫寒。

評分

參與人數 1銀幣 +1 金幣 +1 收起 理由
文昌 感謝發帖!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5-1-29 00:33 , Processed in 0.093749 second(s), 1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