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687|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東玫瑰鸚鵡】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2-7-10 22:41:18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東玫瑰鸚鵡

 

東玫瑰鸚鵡:(又名:七草鸚鵡)

 

拉丁文名稱:platycercus eximius

 

英文名稱:eastern rosella

 

科屬分類:[[鳥綱]](aves)、[[鸚形目]](psittaciformes)、[[鸚鵡科]](psittacidae)

 

是較常見的澳洲長尾鸚鵡之一,價位不高,是許多剛開始嘗試飼養澳洲長尾鸚鵡時經常選擇的種類,身上的羽色十分鮮豔,母鳥頭部與胸前的紅羽比公鳥的羽色暗,面頰白色的部分呈淡灰色,頭頂則有一點綠色,而公鳥的紅羽為鮮紅色,面頰純白色,頭頂紅色無綠色參雜,野外數量穩定,全世界約共超過50萬只,有3種亞種。

 

體長:約30-33cm(12-13吋)

 

分布:東玫瑰鸚鵡分布在澳洲的東南部、塔斯馬尼亞及鄰近的一些小島內。

 

整體概述:

 

東玫瑰鸚鵡喜愛棲息在開闊的林地、各種林地、河流旁的森林、森林邊緣地帶、草原、尤佳利樹林、灌木叢、農地等,多是年雨量400公厘以上,海拔1250m以下的地區,一般成對或一小群約8至20只左右聚集活動,在繁殖期結束時到初春這段時間偶爾可見較大群的聚集,常與深紅玫瑰鸚鵡(紅草, crimson rosella)、蒼頭玫瑰鸚鵡(褪草,pale-headed rosella) 以及紅腰鸚鵡(美聲,red-rumped parakeet)聚集;種子、漿果、穀物、水果、花朵、花密、昆蟲等是它們的主要食物,它們會在樹上與地上覓食,有時會到農田或果園覓食,而造成農民的嚴重損失。

 

繁殖期通常在7-3月間, 主要築巢於樹洞中,尤其喜愛尤佳利樹,但也常築巢於籬笆上、電線杆上、兔子的洞穴、白蟻洞與食蜂獸的洞穴中,一旦築巢,公鳥會盡力保護巢穴以防入侵者,一窩約有4-6顆卵孵化期約需18天,母鳥獨自孵雛,一天離巢2-3次讓公鳥喂食,幼鳥孵出後前10天由母鳥獨自喂食,之後公鳥也會幫忙喂食雛鳥,幼鳥約33天後羽毛長成,再與親鳥相處一個月後即會離巢;

 

籠養的東玫瑰鸚鵡適應環境後即相當強壯, 也會變的十分活潑有活力,喜愛洗澡,最好能為它們作定期的驅蟲, 提供小樹枝或玩具供它們啃咬,東玫瑰鸚鵡有一些不常見的變種,可惜數量不多。

 

繁殖:

 

繁殖難度不高,東玫瑰鸚鵡是十分多產的種類,繁殖期間公鳥有侵略性,幼鳥孵出後若要觀察巢內情況,最好等親鳥不在巢內時再觀察,母鳥一窩約產3-7顆蛋,約19-21天後孵化,30-35天後幼鳥羽毛長成,若是幼鳥羽毛長成後還沒離巢或飼主未移出巢外會受公鳥的攻擊。
 

引自:http://www.chinabaike.com/article/316/328/2007/20071007559824.html

 

評分

參與人數 1財富 +3000 銀幣 +1 收起 理由
文曲 很不錯文章。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5-2-7 05:53 , Processed in 0.078125 second(s), 1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