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百科全書●英文●柯立芝】 柯立芝(SamuelTaylorColeridge,西元一七七二~一八三四年),生於英國狄豐州(Devonshire),為奧特瑞聖瑪利教堂(OtterySaintMaryChurch)牧師約翰‧柯立芝(JohnColeridge)十個子女中最年幼的一位。
在一七八二至一七九○年間,柯立芝就學於倫敦基督公學(Christ'sHospital)。
一七九一年以獎學金進入劍橋大學之基督學院(JesusCollege,Cambrige)。
一七九三年因欠債用假名康麥巴克(SilasTomkynDragoons)逃入十五輕騎隊(15thLightDragoons)當兵,其後被其家屬發現,送回劍橋大學。
一七九四年離校,但未獲得學位。
當年夏天,他遇到正在牛津大學就學的羅伯薩則(RobertSouthey);
因二人同樣的懷著改造社會之熱忱,故計畫選送十二對青年男女到美國賓州的蘇士克哈納(Susguehana)河邊,建立一個「平等邦」(Pantisocracy),此計畫未能實現。
而在一七九五年和薩則未婚妻之妹薩拉費克(SaraFricker)結婚。
一七九六年,他創辦一分雜誌,名看守者(TheWatchman)僅出版十期;
及一本應時詩集(PoemsonVariousOccasions)。
年底時,他搬家到關塔克(Guanlock)山中奈塞斯徒維村(NetherStowey)一小宅院裏;
次年,渥滋華茨(Wordsworth)與其妹道洛綏(Dorthy)也移居到亞爾福克斯敦(Alfoxden),離柯立芝僅有三里,為了可以接近相識已兩年的柯立芝。
在相互鼓勵及影響下,柯立芝此時作詩的能力發展到了頂點。
一七九八年,他和渥滋華茨合為了抒情詩集(LyricBallads)。
其中柯立芝寫了著名的古舟子哈(TheAncientMoriner)、克利斯脫倍(Christabel)與忽必烈汗(KublaKhan)。
一七九八至一七九九年間,柯立芝和渥滋華茨同去德國,柯立芝在哥丁根大學(UniversityofGottingen)修課,潛心研究康德(Kant)的哲學,對他思想上影響很大。
一八○一年他染上嗜鴉片惡習,同時又愛上渥滋華茨未婚妻之妹薩拉哈欽蓀(SaraHutchinson)。
在一八○二年寫了憂鬱之歌(Dejection:AnOde);
一八一○年和渥滋華茨感情破裂,到十年後才重歸於好。
一八○八至一八一八年間,柯立芝主要是在文學、哲學方面講演及授課。
一九○九年六月,他第二次發行雜誌,命名朋友(TheFriend),到次年六月停刊。
他一生寫過三篇戲劇:羅勃斯比的失敗(TheFallofRobespierre),寫於一七九四年;
查波亞(Zapolya),寫於一八一七年;
歐索里歐(Osorio),寫於一七九八年前,但在一八一三年朱羅瑞巷戲院(DruryLaneTheatre)上演時,已改名為悔恨(Remorse)。
一八一七年,完成文學傳記(BiographiaLiteraria)。
一八二五年,寫了一本介紹德國哲學家之書省思之助(AidstoReflection),他最後作品為一八三○年所寫的論宗教及國家憲法(OntheConstitutionofChurchandState)。
柯立芝在宗教上信仰三位一體論,在政治上非常保守,他是詩人,也是文學理論家。
他對莎士比亞的批評,至今仍受重視。
(楊萬運)
引用:http://ap6.pccu.edu.tw/Encyclopedia/data.asp?id=366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