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全書/穿山甲】
【名稱】:穿山甲
【類別】:動物知識
【內容】:穿山甲尖頭尖尾,身體呈流線型。
四肢粗短,小眼小嘴小耳朵。
除腹、面及四肢內側外,其餘都披掛覆瓦狀的角質鱗片,如同鯉魚鱗一般,所以又稱“鯪鯉”。
穿山甲屬夜行性動物,白天蜷縮於洞內,入夜外出,在洞穴周圍活動覓食。
它能爬行,會游泳,行走時前肢趾背著地,後足蹠行,獨往獨來,但膽子很小,一有驚動,即刻挖洞藏身。
如躲避不及,就把身體蜷成一團,一動不動,用堅硬的“鎧甲”護身。
穿山甲是以黑、白蟻為主食的哺乳動物。
一隻成年穿山甲的胃能容納500克白蟻,偶爾也吃些蜜蜂、胡蜂等昆蟲的幼蟲。
它的聽覺、視覺都很差,但嗅覺靈敏,能靠嗅覺發現蟻巢。
它的舌又細又長,能伸縮,覓食時伸出粘膩的長舌,舔食螞蟻。
由於穿山甲世代以蟻類為食,牙齒就退化了,只好借助於胃中的角質膜和吞進去的小砂粒,在胃中把食物磨碎。
穿山甲穴居在丘陵或平原的灌木叢、雜樹林和草莽潮濕地。
它的住所很不固定,常隨季節和食物的變化搬家,冬季遷到背風向陽、較低的山坡棲息,夏季又搬到通風涼爽、較高的山坡上。
夏洞簡單,不到一米;
冬洞長達十幾米,並與幾個白蟻巢連通,作為越冬的貯備糧倉。
穿山甲善於挖洞,循地而居。
前肢挖洞,後肢刨土,速度極快。
有時先用前爪把土挖松後把身子鑽進去,然後豎起全身堅硬的鱗片往後退,將鬆土拉出。
據計算,穿山甲每小時要掘土6千立方釐米,重量相當於它的體重。
每年四五月間,獨居的穿山甲才去尋找“對象”,到冬末或來年初春產仔,每胎1—3仔。
幼仔常爬伏在母體背上,隨母體活動,直到長大。
穿山甲是白蟻的重要天敵,有益農業、林業。
它有七種,集中分佈在亞洲南部和非洲,我國只有一種,分佈在長江以南各地。
穿山甲被視為滋補身體的珍品,肉可食用,鱗可入藥,是傳統的中藥材,故遭到亂捕濫獵,目前數量很少,被列為我國二類保護動物。
【序號】:626
引用:http://tw.18dao.net/%E7%99%BE%E7 ... F%E5%B1%B1%E7%94%B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