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標題: 【考證溫熱名義】 [打印本頁]

作者: 伍智毅    時間: 2014-2-14 15:00
標題: 【考證溫熱名義】

考證溫熱名義

 

第二章‧分論

 

一、考證溫熱名義

 

經云冬傷於寒,春必病溫。

 

又曰冬不藏精,春必病溫。

 

同一病溫耳,而必別之曰是為傷於寒,是為不藏精,其義何居?

 

曰此皆伏氣之為病也。

 

傷寒甚者,冬時即病;

 

微者不即病,其氣伏匿於肌腠及少陰,至春陽氣開泄,觸動伏氣而為病,此一例也。

 

西洋醫謂潛伏期不過十四日,無冬傷寒至春乃病之理,不思痘疹、麻疹,為先天之毒,有潛伏至十余年、二三十年者,由冬及春,一剎那間耳,能決其必無是病乎?

 

不藏精之說,注家謂不專主陰精而言,如冬應寒不寒、桃李反花之類。

 

夫氣候不寒,陽邪早發,消鑠陰液,腎精內虧。

 

至春陽氣舒張,或新邪引觸伏邪為病,人與天地同一氣耳。

 

氣候不和,感觸蘊藏,日積月累,而病以生,此又一例也。

 

《經》又曰:先夏至日為病溫,後夏至日為病暑。

 

暑即熱也。

 

夏至以前,氣候和煦,故感之者隨時令而病溫;

 

夏至以後,氣候酷熱,故感之者隨時令而病暑。

 

溫者較熱為微,熱者較溫為重。

 

此又一例也。

 

溫熱雖隨時令而變遷,究之,病重於溫則為熱,又不可謂夏至以前必無熱病也。

 

東洋醫學謂人為溫血動物,以熱度表測算,通常在攝氏寒溫計三十六‧五度與三十七‧五度之間。

 

溫特爾裡希氏以三十七度五分,乃至三十八度,名為次熱;

 

三十八度,乃至三十八度五分,名為輕熱;

 

三十八度五分,乃至三十九度五分,名為中熱;

 

三十九度五分,乃至四十度五分,名為高熱;

 

四十度五分以上,名為劇熱。

 

但至四十度以上,患者必無生望。

 

其以華氏熱度表九十八度起算者,規例亦同。

 

夫次熱、輕熱,即溫病之類也。

 

高熱、劇熱,即熱病之類也。

 

觀此而溫與熱之名義,渙然冰釋矣。

 

引自:http://www.a94382761.com/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tid=232098&pid=265999&fromuid=526






歡迎光臨 【五術堪輿學苑】 (http://f.wsky.ink/)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