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標題: 【手太陰肺經穴歌】 [打印本頁]
作者: 伍智毅 時間: 2014-2-9 11:46
標題: 【手太陰肺經穴歌】
【手太陰肺經穴歌】
卷中
十四經脈氣所發篇
手太陰肺經穴歌
手太陰肺經之圖
手太陰肺十一穴。
中府云門天府列。
俠白尺澤孔最(校注:孔最,出自《針灸甲乙經》。
東溪堂、無錫諸本皆用「最」
字。
明刻萬歷本、崇禎十五年本都寫作「HT 」。
「HT 」為「最」之古俗字,或謂異體字)存。
列缺經渠太淵涉。
魚際少商如韭葉。
手太陰,肺之經:凡十一穴,左右共二十二穴。
是經多氣少血。
肺之為臟,六葉兩耳,四垂如蓋,附著於脊之第三椎中,有二十四空,行列分布諸臟清濁之氣,為五臟華蓋云。
引自:http://www.a94382761.com/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tid=454120&pid=727493&fromuid=526
作者: 伍智毅 時間: 2014-2-9 11:54
【手太陰肺經穴歌】
手太陰之脈,起於中焦,下絡大腸,還循胃口,上膈屬肺。
起,發也。
絡,繞也。
還,復也。
循,巡也,又依也,沿(校注:無錫本作「治」。
明萬歷、清東溪堂諸本皆作「沿」字。
巡,上古屬先韻,音沿。
沿,解為緣、順,引申沿循之意。
循、巡、依、沿,意近互訓,引申沿循之意。
循、巡、依、沿,意近互訓,頗符原文之旨。
宜斷沿是治非)也。
屬,會也。
中焦者,在胃中脘,當臍上四寸之分。
大腸,注見本經。
胃口,胃上下口也;
胃上口,在臍上五寸上脘穴,下口在臍上二寸下脘穴之分也。
膈者,隔也,凡人心下有膈膜與脊脅周回相著,所以遮膈濁氣,不使上熏於心肺也。
手太陰起於中焦,受足厥陰之交也。
由是循任脈之外,足少陰經脈之裡,以次下行,當臍上一寸水分穴之分,繞絡大腸,手太陰陽明相為表裡也。
乃復行本經之外,循胃上口,邐迤上膈而屬會於肺,榮氣有所歸於本臟也。
引自:http://www.a94382761.com/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tid=454120&pid=727494&fromuid=526
作者: 伍智毅 時間: 2014-2-9 11:54
【手太陰肺經穴歌】
從肺系橫出腋下,下循 內,行少陰、心主之前,下肘中。
肺系,謂喉嚨也;
喉以候氣,下接於肺。
肩下脅上際曰腋。
膊下對腋處為 (校注:音鬧,指上膊內側肌肉,此處泛指上膊,猶如腋指腋窩處。
內、 前廉、 盡處,皆用此意),肩肘之間也。
盡處為肘,臂節也。
自肺臟循肺系出而橫行,循胸博第四行之中府、云門,以出腋下,下循 內,歷天府、俠白,行手少陰、手心主之前,下入肘中,抵尺澤穴也。
蓋手少陰循 臂,出小指之端;
手心主循 臂出中指之端;
手太陰則行乎二經之前也。
中府穴:在云門下一寸,乳上三肋間,動脈應手陷中。
云門:在巨骨下,俠氣戶傍二寸陷中,動脈應手,舉臂取之。
天府:在腋下三寸 內廉動脈中。
俠白:在天府下去肘五寸動脈中。
尺澤:在肘中約紋上動脈中。
循臂內(校注:內下漏一廉字。
下文「其支者,從腕後直出次內廉」,內下有廉字。
統觀全文,據《黃帝內經明堂》卷一,於內下當補廉字。)
上骨下廉,入寸口上魚,循魚際,出大指之端。
引自:http://www.a94382761.com/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tid=454120&pid=727495&fromuid=526
作者: 伍智毅 時間: 2014-2-9 11:56
【手太陰肺經穴歌】
肘以下為臂。
廉,隅也,邊也。
手掌後高骨旁、動脈為關。
關前動脈為寸口。
曰魚,曰魚際云者,謂掌骨之前,大指本節之後。
其肥肉隆起處,統謂之魚;
魚際,則其間之穴名也。
既下肘中,乃循臂內,上骨之下廉,歷孔最、列缺,入寸口之經渠、太淵以上魚,循魚際出大指之端,至少商穴而終也。
端,(杪校注:音渺。
木標之末,時節之末皆謂之杪。
文中端杪連用為辭,義用標之末,亦即梢端之意也。)
孔最穴:去腕上七寸。
列缺:去腕側上一寸五分。
以手交叉頭指當作食指末,筋骨罅(校注:音下,本意為裂,引申作縫隙之謂,)中絡穴也。
經渠:在寸口陷中。
太淵:在掌後陷中。
魚際:在大指本節後內側散脈中。
少商:在大指端內側,去爪甲如韭葉,白肉內宛宛中。
其支者,從腕後直出次指內廉出其端。
引自:http://www.a94382761.com/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tid=454120&pid=727496&fromuid=526
作者: 伍智毅 時間: 2014-2-9 11:56
【手太陰肺經穴歌】
臂骨盡處為腕。
脈之大隧為經,交經者為絡。
本經終於出大指之端矣,此則從腕後列缺穴,達次指內廉出其端,而交於手陽明也。
是動:則病肺脹滿,膨膨而喘咳,缺盆中痛,甚則交兩手而瞀,此謂臂厥。
是主肺所生病者:咳嗽上氣,喘喝(校注:音訶。
無錫本作渴。
《甲乙經》在「肺手太陰脈」下論述中亦作喝,即「咳,上氣,喘喝」,用喝字,狀喘而有聲,渴誤,)煩心,胸滿, 臂內前廉痛,掌中熱。
氣盛有餘,則肩背痛,風寒寒字疑衍(校注:《脈經》卷六,《千金》肺臟,《銅人》均無寒字。
據此,原校「寒字疑衍」為確,)汗出中風(校注:
《脈經》卷六無「中風」二字。
但玩此條之意,有「中風」為是,)小便數而欠。
虛則肩背痛,寒,少氣不足以息,溺色黃變(校注:《千金方》卷十七作「尿色變卒遺矢無度」,《脈經》《銅人》均作「尿色變」,皆無「黃」字,參本條宗旨,「黃」字當衍,)卒遺矢無度。
盛者,寸口大三倍於人迎。
虛者,寸口反小於人迎也。
引自:http://www.a94382761.com/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tid=454120&pid=727497&fromuid=526
歡迎光臨 【五術堪輿學苑】 (http://f.wsky.ink/)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