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標題: 【卷一-難經-補瀉】 [打印本頁]

作者: 伍智毅    時間: 2014-1-30 02:34
標題: 【卷一-難經-補瀉】

卷一

 

難經

 

一、補瀉


七十八難曰:針有補瀉,何謂也?


然補瀉之法,非必呼吸出內針也。


紀氏曰:呼盡而內針,吸而引針者為補。


吸則內針,呼盡出針為瀉。


此言補瀉之時,非必呼吸出內而已。


然知為針者信其左,不知為針者信其右。


紀氏曰:然知為針信其左者,以左調右,有餘不足,補瀉於滎俞也。


不知為針者信其右,但一心用針,不知以左調右也。


當刺之時,先以左手壓按所針滎俞之處,彈而努之,爪而下之,其氣之來,如動脈之狀,順針而刺之,得氣。


因推而內之,是謂補。


動而伸之,是謂瀉。


不得氣,乃與男外女內。


不得氣,是謂十死,不治也。


滑氏曰:彈而努之,努讀作怒;


爪而下之,掏之稍重,皆欲致其氣之至也。


氣至指下,如動脈之狀,乃乘其至而刺之順,猶循也乘也,停針待氣,氣至針動,是得氣也。


因推針而內之,是謂補。


動針而伸之,是謂瀉。


此越人心法,非呼吸出內也,是固然也。


若停針候氣,久而不至,乃與男子則淺其針而候之衛氣之分。


女子則深其針而候之榮氣之分。


如此而又不得氣,是謂其病終不可治也。


篇中前後二氣字不同,不可不辨。


前言氣之來如動脈之狀,未刺之前左手所候之氣也。


後言得氣不得氣,針下所候之氣也,此自兩節。


周仲立乃云:凡候氣左手宜略重,候之不得,乃與男則少輕其手於衛氣之分以候之,女則重其手於榮氣之分以候之。


如此則既無前後之分,又昧停針待氣之道,尚何所據為補瀉耶。

 

引自:http://www.a94382761.com/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tid=311882&pid=411498&fromuid=526

 

 






歡迎光臨 【五術堪輿學苑】 (http://f.wsky.ink/)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