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明上編】
陽明上編
陽明。大意在經腑之別。而在經者當屬表證。雖有中風能食傷寒。不能食之分。然邪既犯中焦。則又不必辨其風寒營衛。但須以太陽證未盡。自汗脈緩者可用桂枝湯無汗脈浮者。可用麻黃湯少陽證漸見潮熱脈弦浮大而短。氣腹滿者可用大小柴胡。分提表裡之邪必頭項強KT 元脈長而大者。可用葛根湯大開肌肉以汗之故以經證另自為篇。其腑證雖有三陽明之辨。而所重尤在能食為胃強不能食為胃衰大都能食者皆可攻下。但有緩急之殊。惟是胃弱不能食者。乃有挾虛寒。
挾熱結之不同。虛寒則自利發黃嘔噦而脈遲。當用理中四逆。熱結則腹滿譫語不大便而脈澀當用蜜煎膽導。不可拘於腑病為陽概用寒下。而禁用溫劑也。
陽明病若能食名中風不能食名中寒。
風為陽。陽能消穀。故能食。寒為陰。陰不能消穀。故不能食並邪入陽明。已至中焦營衛交會之處渾然一氣似難分辨。惟能食不能食差有據耳。
傷寒三日陽明脈大。
陽明氣血俱多。故其脈長而大。
脈浮大應發汗。醫反下之。此為大逆。
引用: http://jicheng.tw/jcw/book/%E5%8 ... A%98%E8%AB%96/index
http://www.a94382761.com/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tid=447644&pid=700113&fromuid=77
【陽明上編】
陽明病脈遲汗出多。微惡寒者。表未解也可發汗。宜桂枝湯。
陽明病脈浮無汗而喘發汗則愈宜麻黃湯。
此二條言太陽之邪初入陽明未離太陽故仍用桂枝湯解肌。則風邪仍從衛分而出用麻黃湯發汗。則寒邪仍從營分而出矣。
陽明營衛難辨。辨之全藉於脈證。風邪之脈傳至陽明自汗已多則緩去而遲在寒邪之脈傳至陽明發熱已甚則緊去而浮。
在此皆邪氣在經之征。若傳入於腑則遲者必數浮者必實矣。
設不數不實定為胃虛。不勝攻下之證也。
陽明病。但頭眩不惡寒。故能食而咳。其人必咽痛若不咳者咽不痛。
此胃熱協風邪上攻之證以風主運動故也。
風邪攻胃。胃氣上逆則咳咽門者。胃之系咳甚則咽傷故必咽痛宜茯苓桂枝白朮甘草湯以散風邪。祛胃濕。若胃氣不逆則不咳咽亦不痛也。
陽明病法多汗。反無汗。其身如蟲行皮中狀者。此以久虛故也。
此胃熱協寒邪。郁於皮膚之證也。
言久虛者明所以不能透出。冊表之。故宜用桂枝二越脾一湯主之。非謂當用補也。
引用: http://jicheng.tw/jcw/book/%E5%8 ... A%98%E8%AB%96/index
http://www.a94382761.com/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tid=447644&pid=700114&fromuid=77
【陽明上編】
陽明病反無汗小便利。二三日嘔而咳手足厥者。必苦頭痛。若不咳不嘔。手足不厥者頭不痛。
陽明無汗。嘔咳手足厥者得之營衛俱傷而邪熱入深也。
然小便利則邪熱不在內而在外。不在下。而在上。故知必苦頭痛。仍宜小青龍主之。若不嘔不咳不厥而小便利者。邪熱必順水道而出豈有逆攻巔頂之理哉。
陽明病口燥但欲漱水。不欲咽者。此必衄也。
漱水不欲咽知邪入血分血為陰。故不能消水也。
陽明之脈起於鼻血得熱而妄行。必由清道出也。
脈浮發熱。口乾鼻燥能食者則衄。
能食者知邪不在裡而在經。故必衄。
陽明病脈浮而緊者。必潮熱發作有時。但浮者必盜汗出。
脈浮緊而潮熱者。太陽寒邪。欲入陽明之腑。而未入也。
邪雖未入而潮熱之證預形矣。
脈但浮而盜汗出者。太陽風邪將傳少陽之經而未傳也。
經雖未傳而盜汗之證先見矣蓋少陽氣血俱少本不主汗以其邪熱在裡薰蒸陽明而陽明肉腠自固。故不得出。乘合目時脾氣不運。肉腠疏豁。則邪熱得以透出所以盜汗。雖為少陽證而實不外乎陽明也。
引用: http://jicheng.tw/jcw/book/%E5%8 ... A%98%E8%AB%96/index
http://www.a94382761.com/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tid=447644&pid=700115&fromuid=77
【陽明上編】
http://www.a94382761.com/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tid=447644&pid=700116&fromuid=77
歡迎光臨 【五術堪輿學苑】 (http://f.wsky.ink/)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