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少陰證似太陽太陽脈似少陰為反用藥不同論】
傷寒少陰證似太陽太陽脈似少陰為反用藥不同論
蓋太陽病脈似少陰,少陰病證似太陽,所以謂之反,而治當異也。
今深究其旨,均自脈沉發熱,以其有頭疼,故為太陽病,脈當浮,今反脈不浮而沉者,以裡虛久寒,正氣衰微所致。
今身體疼痛,故宜救裡,使正氣內強,逼邪外出,而乾薑、生附亦能出汗而解。
假使裡不虛寒,則見脈浮,而正屬太陽麻黃證也。
均自脈沉發熱,以其無頭疼,故名少陰病,當無熱,今反寒邪在表,但皮膚鬱閉而為熱,而在裡無熱,故用麻黃、細辛以發表間之熱,附子以溫少陰之經。
假使寒邪在裡,則外必無熱,當見吐利厥逆等證,而屬正少陰四逆湯證也。
以此觀之,表邪浮淺,發熱之反尤輕,正氣衰微,脈沉之反為重。
此四逆為劑,不為不重於麻黃附子細辛湯也。
可見熟附配麻黃,發中有補;生附配乾薑,補中有發。
所謂太陽少陰,脈沉發熱雖同,而受病有無頭疼與用藥自別,故並言之耳。
若誤治之,其死必矣。
引用:http://jicheng.tw/jcw/book/%E5%8 ... 5%AD%E6%9B%B8/index
http://www.a94382761.com/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tid=444810&pid=689432
歡迎光臨 【五術堪輿學苑】 (http://f.wsky.ink/)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