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脈法第二】
脈行六寸。
一日一夜,漏水下百刻,人一萬三千五百息,脈行八百一十丈,五十度周於身。
則一刻之中,人一百三十五息,脈行八丈一尺,水下二刻。
人二百七十息,脈行一十六丈二尺,一周於身也。
脈經之行,終而復始,若循環之無端也。
當復寸口,虛實見焉。
脈經(醫統本作「經脈」)之始,從中焦注於手太陰寸口,二百七十息,脈行一周身,復還至於寸口。
寸口為脈之經始,故以診視虛實焉。
經曰:虛實死生之要,皆見於寸口之中。
變化相乘,陰陽相乾。
風則浮虛,寒則牢堅;
沉潛水蓄,(趙本醫統本皆作「 」)支飲急弦;
動則為痛,數則熱煩。
風傷陽,故脈浮虛;
寒傷陰,故脈牢堅;
蓄積於內者,謂之水蓄,故脈沉潛;
支散於外者,謂之支飲,故脈急弦。
動則陰陽相搏,相搏則痛生焉。
數為陽邪氣勝,陽勝則熱煩焉。
設有不應,知變所緣,三部不同,病各異端。
引用: http://jicheng.tw/jcw/book/%E8%A ... F%92%E8%AB%96/index
http://www.a94382761.com/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tid=307179&pid=396879&fromuid=77
歡迎光臨 【五術堪輿學苑】 (http://f.wsky.ink/)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