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標題: 【辨脈法第一】 [打印本頁]

作者: tan2818    時間: 2013-10-18 18:41
標題: 【辨脈法第一】

辨脈法第一


《內經》曰:膀胱者,津液藏焉,化則能出。


以小便赤黃,知衛氣前通也。


熱氣與胃(醫統本作「衛」)氣相搏而行,出入臟腑,游於經絡,經絡客熱,則血凝肉腐,而為癰膿,此見其熱氣得行。


若陰氣前通者,則不然,陽在外為陰之使,因陽氣厥微,陰無所使,遂陰氣前通也。


《內經》曰:陽氣者,衛外而為固也,陽氣厥微,則不能衛外,寒氣因而客之。


鼻者,肺之候,肺主聲,寒氣內入者,客於肺經,則嚏而出之,聲 咽塞。


寒者,外邪也;


厥者,內邪也。


外內之邪合並,相逐為熱,則血凝不流。


今為熱所擁,使血凝自下,如豚肝也。


上焦陽氣厥,下焦陰氣厥,二氣俱厥,不相順接,則脾氣獨弱,不能行化氣血,滋養五臟,致五臟俱虛,而五液注下。


《針經》曰:五臟不和,使液溢而下流於陰。


闔,合也。


清,圊也。


下焦氣脫而不合,故數便而下重。


臍為生氣之原,臍築湫痛,則生氣欲絕,故曰命將難全。


脈陰陽俱緊者,口中氣出,唇口乾燥,蜷臥足冷,鼻中涕出,舌上苔滑,勿妄治也。


到七日已(趙本作「以」)來,其人微發熱,手足溫者,此為欲解;


或到八日已(趙本作「以」)上,反大發熱者,此為難治。


設使惡寒者,必欲嘔也;


腹內痛者,必欲利也。


脈陰陽俱緊,為表裡客寒。


寒為陰,得陽則解。


口中氣出,唇口乾燥者,陽氣漸復,正氣方溫也。


雖爾然而陰未盡散,蜷臥足冷,鼻中涕出,舌上滑苔,知陰猶在也。


方陰陽未分之時,不可妄治,以偏陰陽之氣。


到七日以來,其人微發熱,手足溫者,為陰氣已絕,陽氣得復,是為欲解。


若過七日不解,到八日以上,反發大熱者,為陰極變熱,邪氣勝正,故云難治。


陽脈緊者,寒邪發於上焦,上焦主外也;


陰脈緊者,寒邪發於下焦,下焦主內也。


設使惡寒者,上焦寒氣勝,是必欲嘔也;


復內痛者,下焦寒氣勝,是必欲利也。


引用: http://jicheng.tw/jcw/book/%E8%A ... F%92%E8%AB%96/index

 

http://www.a94382761.com/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tid=307179&pid=396839&fromuid=77






歡迎光臨 【五術堪輿學苑】 (http://f.wsky.ink/)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