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六 面】
薛立齋治吳黃門之腮赤腫痛,此胃經風熱上攻所致,以犀角升麻湯二劑而平。
又薑大理患此,處前方,為人所惑,謂湯內白附子性溫而不服,另用荊防敗毒散愈甚。
後雖用此湯,尚去白附子亦不應。
後用前方三劑而愈。
本草云:白附子味甘辛,氣溫無毒,主面上百病,及一切風瘡,及風熱之主藥。
《內經》曰:有是病,有是藥。
苟不用主病之藥,病焉得而愈哉?
吳進士面患瘡,已潰作渴,自服托裡藥及降火藥不應。
診其脈浮而弱。
丹溪云:潰瘍作渴,屬氣血俱虛,況脈浮弱。
投以參、 各三錢,歸、朮、熟地各二錢,數服渴止。
又以八珍東加黃 ,數劑脈斂而愈。
引用:http://jicheng.tw/jcw/book/%E7%B ... 1%9E%E6%A1%88/index
歡迎光臨 【五術堪輿學苑】 (http://f.wsky.ink/)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