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標題: 【史學●第一次臨時戶口調查】 [打印本頁]

作者: 楊籍富    時間: 2013-3-21 06:12
標題: 【史學●第一次臨時戶口調查】

史學●第一次臨時戶口調查

 

地籍與人籍的確定,是施政的基本條件。

 

臺灣總督府於1904年(明治37年)完成臺灣的土地調查,用以掌握臺灣社會狀況、增加稅收,並為往後戶口調查做準備。

 

當時日本本土亦無全面性的戶口普查,原訂臺日同步進行,然因日俄戰爭的爆發,使得日本方面的調查停頓,臺灣則按原計畫進行。

 

這不只是臺灣的第一次全面性戶口調查,也是全亞洲第一個進行戶口普查的地區。

 

1905年(明治38年)5月29日,以敕令第175號公布「臨時臺灣戶口調查官制」,掌理一切戶口調查事務。

 

同年又發佈一連串相關法令規章,就戶口調查事務的內容、實施方法做詳細規定。

 

經過一連串的前置作業後,於10月1日至3日,進行實地調查。

 

戶口普查的工作主要由綿密的警察制度負責,以街庄為最小調查單位,當時全臺共計有3,017個街庄鄉社。

 

其統計資料匯整至各里堡鄉澳,最後再匯整至20個廳完成統計。

 

此次調查動員7,405人,花費185,840圓,統計出當時臺灣總人口數為3,039,751人,戶數為585,195戶(此次調查並未包括「生蕃」)。

 

並於1907年(明治40年),由總督府臨時臺灣戶口調查部出版《臨時臺灣戶口調查要計表(街庄社別居住及戶口等)》等一系列統計報告書。

 

至此,日本政府大致上已能夠掌握臺灣的人口動態與人力資料。

 

如此的人地控制,不但為日本殖民政府提供行政上和治安上前所未有的施政及控制藍圖,並且是研究臺灣20世紀初期的聚落和聚落發展不可或缺的史料。

 

日治時期臺灣戶口調查共有七次,普查主要項目包括家戶、人口、居住、性別、年齡、婚姻、語言、教育、種族、鴉片吸食、纏足、盲啞、就業等。

 

此次臨時調查的項目較為簡略,往後的調查項目略有增減。

 

1920年(大正9年)後,臺灣所進行的第三次戶口調查,納入日本本土的第一回國勢調查,採用同一套的標準進行。

 

 

引用:http://taiwanpedia.culture.tw/web/content?ID=5629




歡迎光臨 【五術堪輿學苑】 (http://f.wsky.ink/)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