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標題: 【第十七章學後感】 [打印本頁]

作者: 精靈    時間: 2012-5-9 19:32
標題: 【第十七章學後感】

第十七章學後感

 

第十七章全文沒有生僻難懂的字詞,但我們預習時候仍然背離其意,特別是“太上,下知有之”這一句,我們幾乎都理解為“君主”、“管理者”、“居上位”的人,認為其意在說“xxx”人,要讓下級或百姓有知識。
 

在老師對漢字做直譯和解釋後,我才驚歎感到古人對文字的造詣之高深。
 

不懂得漢字者,難以窺見智者的思想,這些智慧的語言安靜的依附於文字,如同顆顆明珠閃著豪光,在歲月車輪前行的輒印中,文字漸漸遺落原本,使得他光芒褪盡灰蒙不堪難現真貌,後世的人們,用殘缺的字意,高深的解讀,謂其深奧如秘笈。
 

老師曾感歎說,這本書的作者洞悉萬物本源,文字造詣高深到可以將深刻的源理深入淺出,用簡潔的漢字呈現;

 

亦可以從生活中最簡單的事物中剖析深奧的本源。

 

道德經的解讀,懂得漢字的本源並精於應用,就可以觀其真貌。 
 

本篇在引導人們,如何成為一個有能力者、成功者,文章提到要把握好五個關鍵要素。
 

有能力者,先要克服知識上的難關,因此智者說“太上(最極點)”,“最極點”處為萬物的本源處,意在提醒我們,先要有知識瞭解事物的本源,也就是老師常說的“知其源”。
 

“下知有之”是在說知道本源,順源而下就知道事實情況正面存在的意義——知其源後,還要“知其理、義、法、竅”。
 

我們很容易半知半解和斷章取義的去做事,這已是不可能成功的開始,做一件事情的時候,要知道由來,要瞭解其成立的方法過程,才能規律運作得到正面的結果。
 

本文第一句話的內容實際也是老師常說的要知“源、理、義、法、竅”,這是成功能力者的關鍵要素之一。
 

知道“源、理、義、法、竅”後,接着要付諸行動,“其次,親之豫之”——智者在說知道了事物本源依據,知道它的成立道理和方法竅門,緊接著,就要自己接近它參與實踐去做。
 

有了正確的理論、方法,如果不能賦予行動,那永遠只能是一種想法,您不能驗證其是否就是可以成功,您也不會藉此成功,有而不用等於無用,所以不能實踐者,是不可能成為有能力者、成功者,實踐是成為成功能力者的第二要素。
 

勇敢的去實踐後,接著會面臨心障難關——“其次,畏之侮之”。
 

這句話的意思是說,再接著會因為對實踐結果的擔心而害怕甚至不敢面對,處在猜測、忐忑、猶疑不安中。
 

很多年輕人在創業中也是如此體現這個心障,一個項目,認為調查瞭解清楚了,知道運作方式了,鼓起勇氣創業,創業期間運作之時,會有多少憧憬、擔憂、忐忑、猶疑不安。
 

總擔心這樣哪裡哪裡不對,擔心失敗,更甚壓力大得不敢面對想要放棄。
 

發展到這第三個階層,面臨不斷加重的心裡壓力,智者提醒我們這是到了通向成功之路的關卡。
 

要如何正確度過心靈的關卡?

 

智者文章的第四個關鍵要素在教我們如何做:

 

“信不足,有不信”——“消息沒有完全,有不確定憑證”,這句話是在說,你期待揣測的事情結果沒有完全呈現,沒有確定的憑證可以確認你期待揣測的結果,因為事情正在進行中,沒有塵埃落定。

 

所以要依據事情呈現的重要發展內容、方式是否符合邏輯符來判斷可不可行,判斷、調整、堅持初衷,這是第五個關鍵要素。
 

當達到成效時候,這時候情況就變成,大家都稱自己做對了。
 

如此,才會是由瞭解,掌握,行動,堅持,判斷修正,得到正確結果,此乃成功能力者的六部曲也。






歡迎光臨 【五術堪輿學苑】 (http://f.wsky.ink/)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