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百科全書●海洋●濾食性】
凡生活在水中,以微小或大型的浮游生物為食物之食性,稱為濾食性(FilterFeeder)。
其作用,海水由口或入水管,進入圍鰓腔內部近咽頭,一方面海水在圍鰓腔循流,由鰓(Gill)排出體外,行呼吸作用;
另一方面海水中所含之食物碎屑,在咽頭內,由內柱分泌之黏液所攫取,背板上之纖毛運動,使食物漸漸往上移動,經咽頭底進入食道,即完成濾食工作。
因此,魚類鰓裂之主要任務,濾食重於呼吸。
最古的脊椎動物為濾食性,現生代只有脊椎動物之圓口類保留此特性,極大多數已由濾食性轉為掠食性,所以鰓裂數目逐漸減少,其中只有頜口類之鬚鯨保留濾食性,及鯡魚(Herring)濾食大型動物性浮游生物之橈腳類為食;
其次脊索動物門之頭索動物亞門,及尾索動物亞門(Urochordata)屬於濾食性動物。
凡濾食性之魚類,其鰓耙(GillRakers)發育良好,且數量多,又鰓耙厚;
至於濾食植物性浮游生物,有很多細的鰓耙,不過像鯡魚(BrevoortiaTyrannus)直接攝食矽藻類,不須要濾食。
濾食性對魚類生長到孵化,及魚類生體量非常重要,浮游生物在食物鏈上,為初級生產者,在魚類族上,不可或缺。
(蔣萬福)
引用:http://ap6.pccu.edu.tw/Encyclopedia/data.asp?id=6394
歡迎光臨 【五術堪輿學苑】 (http://f.wsky.ink/)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