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百科全書●圖書出版●家刊本】
板本學上把由編著者家人督刊的圖書,稱為家刊本。
這種情形在宋代便已有之。
如直齋書錄解題卷二禮類:「古禮經傳通解二十三卷、集傳集注十四卷,朱熹撰,其子在刻之南康。」
又卷十七別集類中:「竹隱畸士集四十卷,趙鼎臣撰,其孫綱立刊於復州。」
又卷二十詩集類下:「劍南詩稿二十卷續稿六十七卷,陸游撰。初為嚴州刻前集,稿止淳熙丁未。自戊申以及其終,為詩益多,其幼子遹復守嚴州,續刻之。」
到明代中葉,詩文集出於家人刊印的更多,試檢國立中央圖書館善本書目別集類便知。
蓋當時詩文集成書太濫,卷帙又多,書坊不肯刊行,為了要流傳後世,祇好自家刊印了。
前人著述多等到身後,或至少到晚年才肯寫成定本,或由後人編定。
如果子孫好學,重視先人手澤,或託付得人,能慎重將事,蒐訪自易完備,編印多能精審。
否則虛應故事,反不如負責任的書坊刊本。
又或著者生前對於少作或自己感到不滿意的作品,並不希望流傳後世。
家人因蒐集方便,不知別擇,過而存之,以多為勝,實非著者本意。
家刊本又多是原刊本。
(喬衍琯)
引用:http://ap6.pccu.edu.tw/Encyclopedia/data.asp?id=5440
歡迎光臨 【五術堪輿學苑】 (http://f.wsky.ink/)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