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百科全書●圖書出版●山海經】
據傳為戰國時代所著之山海經,始見於史記,而未言為何人所作,其卷首有劉秀校上奏,稱為伯益所作,王充論衡、吳越春秋亦同此說,然書中多夏商以後地名,必周、秦間人所述,非出伯益矣。
所述山水,多參以神怪,即列子所謂:「大禹行而見之,伯益知而名之,夷堅聞而志之也。」
古以此書列於道藏(道家諸書之彙刻也),或入於地理書;
清四庫目錄則入小說家類,蓋此書皆志怪之說也,凡十八篇。
其記載多數植物名稱,亦記其藥效者,然對於藥物與食物之區別概屬曖昧,並含有護符或禁等成分,據日人中尾万三之考察,謂山海經之前半為「山經」,即「五藏山經」,推定為西元前四百至二百五十年間之作品;
後半為「海經」,推定為西元前一百二十年之作品。
其山經與藥物有關,記植物一百五十餘種,動物二百七十餘種,礦物六十餘種;
又文中引述之植物,另有十餘種。
其中多記其藥效者,計:一、食而有效者:六十八。
植物二十一,動物四十七。
二、配或服(非內服之謂)而有效者:二十九。
植物十七,動物十,礦物二。
三、見而知吉凶之兆者:五十一。
均為動物。
四、具藥效或其他效用者:五十五(其中藥用三十六)。
植物二十一,動物三十,礦物四。
故知山海經並非醫藥之專書,乃方士為其他目的而著作者,但此等藥物(即前述供醫療用之醫藥、飲食物及方士所用之特殊藥物)蓋為日後本草輯成之三大來源。
(林明)山海經始見稱於史記大宛傳,不言作者。
列子謂「大禹行而見之,伯益知而名之,夷堅聞而志之。」
劉秀敘錄謂出於唐虞之際,王充論衡、趙曄吳越春秋,並稱禹益所作。
劉秀云凡三十二篇,而定為十八篇。
今傳郭璞本,總三萬八百二十五字。
郭注云圖云畫,而為之讚,陶詩「流觀山海圖」,今圖伕而讚存。
漢書藝文志形法家作十三篇,蓋大荒經以下五篇為劉秀譯海內海外二經之文不計也。
隋唐以下諸志皆冠之地理書,清四庫目錄以其書既非黃老之言,亦非地理之書,改入小說家,蓋所述山川百不一真,多語神怪,故太史公「不敢言」,胡應麟以為「語怪之祖」。
畢沅新校正序,謂「禹鑄鼎象物」,當屬荒誕,至謂如劉秀所云「可以考禎祥變怪之物,見遠國異人之謠俗」,五藏山經為古者土地之圖,如周禮大司徒「用以周知九州之地域廣論之數,辨其山林川澤丘陵墳衍原隰之名物」,庶幾近之。
近人亦以為古代之地理學書,開幻想一派,衍化為穆天子傅、淮南子地形、神異經、十洲記、博物志等書,與徵實之禹貢,發展而為地理志書者迥異。
其中秦漢時之長沙、象郡、餘暨、下雋諸地名,乃後人所羼也。
(王恢)
引用:http://ap6.pccu.edu.tw/Encyclopedia/data.asp?id=5084
歡迎光臨 【五術堪輿學苑】 (http://f.wsky.ink/)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