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染色杜父魚(花杜父魚)】
【辭書名稱】魚類
學名:Cottuspoecilopus(Heekel,1836)形態:頭大,扁平,吻短,軀幹部橢圓,尾部側扁。
口大,端位。
上下頜及鋤骨具齒,腭骨則無。
鰓蓋膜與峽部相連。
體無鱗,具皮質小刺。
背鰭2個,分離;
第一背鰭硬棘7~9,第二背鰭軟條16~19;
胸鰭低而寬大;
腹鰭胸位,最長鰭條可達臀鰭起點;
尾鰭截形。
體呈橄欖綠色,背部和體側有4~5個大褐色暗斑,腹部淡黃色。
腹鰭有5~15條明顯褐色條紋,其它各鰭亦有多條褐色條紋。
分布:中國北方河流,朝鮮北部、蘇聯遠東地區及北歐諸國。
生態習性:多生活於水溫較低的砂礫或卵石底的山谷河流中上游。
通常不群居,以小魚、小蝦或其他水生昆蟲為食。
體色同河道色,不善活動,故不易發現。
利用:肉質雖鮮美,唯個體小,產量亦不高,無經濟價值。
引用:http://edic.nict.gov.tw/cgi-bin/bthdic/gsweb.cgi?o=ddictionary
歡迎光臨 【五術堪輿學苑】 (http://f.wsky.ink/)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