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吻帆蜥魚】
【辭書名稱】魚類
學名:Alepisaurusferox(Lowe,1833)形態:體細長且側扁,頭側扁且略高。
吻部尖細狹長。
眼及口大,上顎延伸至眼緣後方,末端不擴大,下顎較上顎略為突出;
上下顎各一列齒,排列稀疏,下顎齒較上顎齒大;
鋤骨無齒;
顎骨具齒。
鰓條骨7恨。
無鰾及發光器。
體柔軟無鱗;
皮膚薄。
側線完全,側線管突出。
尾柄兩側各具一列隆起線。
背鰭高大且呈船帆狀,基底長,背鰭起點位於魨蓋後上方;
具脂鰭;
臀鰭後位,基底短;
胸鰭長且腹位;
腹鰭小,約在體中點區域;
尾鰭分叉。
體背部為暗青色,腹側銀白色。
分布:廣泛分布於世界三大洋之熱帶及亞熱帶海域。
台灣則發現於東北部水域。
生態習性:表、中層洄游性魚類,棲息深度在水表層至水下1800公尺以上,常出現於近海。
主要以魚類、頭足類、被囊類或甲殼類為食。
具浮游稚魚期。
利用:較為稀少的魚類,目前除學術研究外,無其他經濟價值。
引用:http://edic.nict.gov.tw/cgi-bin/bthdic/gsweb.cgi?o=ddictionary
歡迎光臨 【五術堪輿學苑】 (http://f.wsky.ink/)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