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帶蝮鯙】
Starry Moray
【辭書名稱】魚類
學名:Echidnanebulosa(Ahl,1789)形態:魚體較細長;
吻部短且呈白色;
圓錐至臼狀齒,隨年紀增加而牙齒變鈍。
前、後鼻管及眼虹彩均為鮮黃色;
體色斑紋多有變異,但底色通常為白或黃色;
體側有兩列約23~27個黑色的星狀斑。
記錄中本種體長可達70公分。
但一般常見者為20~50公分。
分布:廣泛分布於印度太平洋、非洲東岸及紅海等地海域,為本區域最常見的鯙類。
在台灣見於澳底、萊萊、南方澳、成功、綠島、蘭嶼、貓鼻頭、恆春、小琉球、澎湖等海域。
生態習性:幼魚喜歡棲息於珊瑚岩礁的潮池中;
成魚則遷徙到亞潮帶的水層。
性情凶猛,領域性強。
星帶蝮鯙白天的活動性較強,偶而會離開棲居的礁穴,外出游動。
捕食甲殼類及魚類。
利用:多作為海水觀賞、玩賞用魚。
由於體型不大,較少作為食用。
引用:http://edic.nict.gov.tw/cgi-bin/bthdic/gsweb.cgi?o=ddictionary
歡迎光臨 【五術堪輿學苑】 (http://f.wsky.ink/)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