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尖吻鯖鯊或灰鯖鮫】
Shortfin Mako
【辭書名稱】魚類
學名:Isurusoxyrinchus(Rafinesque,1810)形態:體形紡錘狀,吻端尖突如錐;
齒呈大型刀狀,不具小齒尖或鋸齒緣;
胸鰭窄長,前緣長度短於頭長;
第一背鰭大型;
第二背鰭及臀鰭很小且基底皆可扭轉;
尾柄兩側各具一明顯之側隆脊;
尾鰭近似新月形,腹面白色。
分布:北緯60度至南緯50度間之世界各大洋海域均有其蹤跡。
臺灣除西部外其餘各海域均有漁獲記錄。
生態習性:水溫在16℃以上之水域,不論沿岸、近海、外洋均可發現其蹤跡,生性活躍,棲息水深0~150公尺,本種可能是所有鯊魚中游泳速度最快,動作最敏捷者。
本種似乎有隨季節性洄游的情形。
卵胎生種類之一,每胎產仔數4~16尾。
以硬骨魚類為主食,有時亦可發現其食用海龜、鼠海豚、甚至其他種類的鯊魚。
具危險性,不過少有攻擊人的記錄。
最大應可成長至4公尺以上,雌、雄魚最小性成熟體長分別為280公分及195公分。
胎仔產出體長60~70公分。
利用:本種可由延繩釣釣獲,是臺灣地區沿近海鯊漁業中的多獲性種類之一,經濟價值頗高,魚肉魚鰭供食用,牙齒可製成藝品,供觀賞用。
引用:http://edic.nict.gov.tw/cgi-bin/bthdic/gsweb.cgi?o=ddictionary
歡迎光臨 【五術堪輿學苑】 (http://f.wsky.ink/)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