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姥鯊或象鲛】
Basking Shark
【辭書名稱】魚類
學名:Cetorhinusmaximus(Gunnerus,1765)形態:形態特徵如科之描述。
分布:西北太平洋,澳洲南部海域,東太平洋之北美洲及南美洲沿岸海域,大西洋西北部、北部及東北部海域,冰島、挪威海域均有其蹤跡。
臺灣於東北部及東部海域曾有漁獲記錄。
生態習性:出現於溫帶沿近海表層水域,經常單獨、成雙或成群結隊於水面濾食浮游生物,其群聚於表層的行為被認為與索餌及生殖交配有密切關連。
象鮫有躍出水面再摔下的行為,一般推斷是為了清除體表的附著生物。
本種具高度的洄游行為,濾食性,以橈腳類、藤壺、等腳類及魚卵為食。
本種雖然對船隻及潛水人員的接近並不會出現劇烈的反應行為,但由於其體形頗大,因此仍具有潛在的危險性。
被記錄的最大體長12.2~15.2公尺,一般體長不超過9.8公尺。
性成熟體長大致在4~5公尺。
胎仔產出體長不詳,被漁獲最小記錄165公分。
本種體型僅次於鯨鯊,是海洋中體型次大的魚類。
利用:由於本種有浮出水面索餌的行為,因此可輕易被鏢獲。
此外刺網、底拖網均亦可能漁獲。
魚肉魚鰭供食用,肝臟大型且富含油脂,是提煉鯊烯的好材料,皮可製成皮革。
引用:http://edic.nict.gov.tw/cgi-bin/bthdic/gsweb.cgi?o=ddictionary
歡迎光臨 【五術堪輿學苑】 (http://f.wsky.ink/)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