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百科全書●俄文●蘇俄戰時共產主義】
戰時共產主義,係西元一九一八年列寧所採之社會經濟政策名稱。
在蘇維埃初期,該政權處於列強經濟封鎖,與內戰重重煎迫下,經濟秩序紊亂,民生艱苦。
列寧為挽救新政權面臨之日益嚴重危機,斷然採取戰時共產主義政策。
戰時共產主義之重要內容,包括工業及商業國有化,畫工人和職員之工資,農民須將餘糧全部獻給國家,資產階級「不勞不得食」。
此一政策一經實施,反對之聲四起,結果工業停頓,農民罷耕,交通陷於癱瘓,生產情況日趨惡劣。
最後,因暴動與叛變相繼發生,戰時共產主義即緊急煞住。
壓力最大者,為以下兩大力量:一、一九一九年至一九二一年,唐波夫省發生農民安東諾夫暴動,參加暴動者有農民紅軍逃兵五萬餘人,聲勢浩大,與政府軍相持三年之久。
二、一九二一年二月,彼得格勒工人因配糧減少,罷工之外,屢出示威遊行。
三月一日,克琅斯塔特水兵會議中,公開表示海軍同情示威者,主張攻擊彼得格勒。
三月十日,利用當地無線電臺向全世界廣播,宣稱「克琅斯塔達之黎明,正是全俄羅斯之白晝」。
三月十六日,政府軍進勦,叛軍奮勇抵抗,因彈盡援絕,於三月十八日終告失敗。
列寧鑒於大勢所趨,戰時共產主義為行不通之一條絕路,遂宣布放棄,改行新經濟政策。
(呂律)
引用:http://ap6.pccu.edu.tw/Encyclopedia/data.asp?id=4833
歡迎光臨 【五術堪輿學苑】 (http://f.wsky.ink/)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