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氏錦囊秘錄痘疹全集卷二十三渴】
渴
夫水潤下,火炎上,自然之理也。
三焦者,水穀之道路,津液者,乃氣之精化,流通三焦,以制火者也。
今口乾而渴者為氣虛,火盛津液枯竭也。
《經》曰:肝熱則口酸,心熱則口苦,脾熱則口甘,肺熱則口辛,腎熱則口鹹,或口淡者,是胃熱也。
若渴者,乃五臟之熱,而火之使然,然火之為用,非虛不發,發而不解,則津液不能上行以制火。
火乃炎上,熏灼心脾,是以津液為之下陷,華池為之干涸,因而為渴。
渴者,臟腑精華燥槁也,其治為宜除熱潤燥,氣化則津液自生,熱除則煩渴自已。
然痘前渴者,宜疏解清化,痘出而內熱自除,或紫苓東加干葛、荊芥。
若痘後渴者,則補養氣血,用保元東加麥冬、五味之類。
如瀉者,則用參苓白朮散主之。
若陰虛火動而渴者,最為難療。
夫陰虛者,血虛也。
血虛不能驟補,蓋血與氣大有不同,氣,無形之物,血,有形之物,無形者有神,卒能旺於斯須,有形者無神,須當養於平素耳。
故治宜與地黃丸,加肉桂、五味,既補腎陰,且使釜下有火,則鍋蓋自然不燥,誠為虛渴之聖藥也。
凡痘瘡發渴者,不可飲水,否則,津液不行,燥渴愈甚,且瘡靨後,其痂遲落,或生癰腫矣。
蓋脾胃屬土而惡濕,喜濕而惡寒,外主肌肉,若飲冷水,則脾胃內虛,肌肉外滯,津液冰結,榮衛不周是以瘡痂遲落,或生癰腫矣。
然飲有陰陽,陽盛陰虛者,則冰雪不知寒,陰盛陽虛者,則沸湯不知熱,故發熱作渴,手足逆冷,大便自利。
喜飲熱湯者,是陰盛陽虛也,治宜補陽。
若發熱作渴,大便秘結,手足並熱,喜飲冷水者,是陽盛陰虛也,治宜補陰。
若煩熱作渴,面赤晴白,是腎經虛熱也,治宜滋腎。
若正靨之間,忽不能靨,頭溫足冷,腹脹泄瀉,氣促煩渴者,此虛寒之甚也,急進參術桂附之類。
切忌寒涼之藥,及諸蜜水瓜果,否則,津液收斂,轉生焦渴,冷氣內攻逼陽於上,愈加腹脹喘渴泄瀉而死。
凡渴多屬於熱,然皆由臟腑津液燥槁,實非有餘也。
至若腹脹渴者,或瀉渴者,或足指冷渴者,或驚悸渴者,或身溫渴者,或身熱而面 白色渴者,或寒戰而渴不止者,或氣急切牙渴者,或飲水而轉渴不已者,以上九症,尤非實熱,宜急溫補救裡,滋養津液,以杜癢塌喘渴而死。
若謂以為熱症而治之,危亡立見矣。
痘際渴者,常有症之也。
但有應不應之候,在二三朝間身熱口渴者,此是毒症於裡,熱邪熏灼,治宜不托。
在四朝以後,身熱口渴者,此是津液外泄,化為膿漿,治宜參,此皆應候也。
惟在結痂之後,則邪毒盡化,裡無留邪,如反大渴者,則是真氣漸耗,火毒宜升,此不應之候也,急與解毒滋陰,生津利咽。
若漸減者吉,轉渴者,必變喘脹而危矣。
凡能食而渴者,肺熱也。
《經》曰:心移熱於肺,傳為膈消。
是由心火上炎,乘於肺金,故熏蒸焦膈,傳耗津液也。
其治在上焦,宜人參白虎東加黃連主之。
如不能食而渴者,是脾虛也,蓋由脾元既弱,不能為胃行其津液,其治在中焦,須防發瀉,故宜參苓白朮散主之。
如自利而渴者,是邪傳腎也。
蓋自利而渴,屬足少陰虛,故引水自救。
夫腎主五液,其脈絡於肺,系於舌本,若邪傳於腎,則開合不司,故乃自利,利則津液下走,腎水干涸,不能上潤於舌,故大渴也。
其治在下焦,宜異功散以溫之。
引用http://jicheng.sabi.tw/jcw/book/%E9%A6%AE%E6%B0%8F%E9%8C%A6%E5%9B%8A%E7%A7%98%E9%8C%84/31
歡迎光臨 【五術堪輿學苑】 (http://f.wsky.ink/)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