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標題: 【陰陽別論篇】 [打印本頁]

作者: tan2818    時間: 2012-9-2 17:31
標題: 【陰陽別論篇】

陰陽別論篇

 

陰陽別論篇

 

《陰陽別論》曰:脈有陰陽,知陽者知陰,知陰者知陽。

 

(深知謂備識其變易)。

 

凡陽有五,五五二十五陽。

 

(凡陽經有五,正以一腑之中包藏五腑之脈,故五五有二十五陽,由此推之。

 

則一臟之中包藏五臟之脈,亦五五有二十五陰)。

 

所謂陰者,真臟也。

 

見則為敗,敗必死矣。

 

(所謂陰者,五臟之真脈也。

 

真臟來現,其臟已敗,敗者,必至於死也。

 

故曰:真臟脈見者死)。

 

所謂陽者,胃脘之陽也。

 

(胃脘之陽,謂人迎之氣也。

 

察其氣脈動靜大小與脈口應否也。

 

人迎在結喉兩傍,脈動應手,其脈之動,常左小而右大,左小常以候臟,右大常以候腑,蓋胃為五臟六腑之大主,雖有五五二十五陽之異,而實不外乎胃脈之見耳。

 

若吉者為有胃氣,而凶則無胃氣也)。

 

別於陽者,知病處也;別於陰者,知死生之期。

 

(陽者衛外而為固,然外邪所中,別於陽則知病處,陰者藏神而內守。

 

若考真正成敗,別於陰則知病者死生之期)。

 

三陽在頭,三陰在手,所謂一也。

 

(頭,謂人迎。

 

手,謂氣口兩者相應,俱往俱來,若引繩小大齊等者,名曰平人,故言所謂一也。

 

氣口在手魚際之後一寸,人迎在結喉兩旁一寸五分,皆可以候臟腑之氣)。

 

所謂陰陽者,去者為陰,至者為陽;靜者為陰,動者為陽;遲者為陰,數者為陽。

 

(此言脈體分陰陽,脈有去來,即去至而陰陽分;脈有動靜,即動靜而陰陽分;脈有遲數,即遲數而陰陽分)。

 

所謂生陽死陰者,肝之心謂之生陽,(得陽則生,失陽則死,故曰生陽死陰也。

 

自肝傳心,以水生火,得之生氣,是謂生陽,不過四日而愈)。

 

心之肺謂之死陰,(心傳肺者,為火克金,故謂死陰,不過三日死)。

 

肺之腎謂之重陰,(肺金腎水,雖曰子母相傳,而金水俱病,則重陰而陽絕矣)。

 

腎之脾謂之辟陰,死不治。

 

(土本制水,而水反侮脾,是謂辟陰,辟陰者,放僻也)。

 

引用http://jicheng.sabi.tw/jcw/book/%E9%A6%AE%E6%B0%8F%E9%8C%A6%E5%9B%8A%E7%A7%98%E9%8C%84/7






歡迎光臨 【五術堪輿學苑】 (http://f.wsky.ink/)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