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名醫匯粹 卷二 脈要集 四時脈18】
岐伯曰︰春脈者肝也,東方木也,萬物之所以始生也,故其氣來,軟弱輕虛而滑,端直以長,故曰弦,反此者病。
其氣來實而長,此為太過,病在外;其氣來不實而微,此謂不及,病在中。
人身胃氣充足,太和洋溢,至春而少陽生,未有不應者。
蓋人稟天氣,既在陰陽之中,天氣至則人氣亦符,故六脈皆奉之,所以主春而為弦。
夫弦者,東方少陽木氣也,萬物之所始生,人之肝主之,以陽之少,故其氣軟弱輕虛,端直以長,此為正氣之和者也,反此則病矣。
實強為弦之過,不實而微為弦之不及。
過則病在外,外為有餘,為外感;不及病在中,中為不足,為內傷。
下準此。
春脈太過,則令人忽忽眩冒而巔疾;其不及,則令人胸痛引背,下則兩脅 滿。
夏脈者心也,南方火也,萬物之所盛長也,故其氣來盛去衰,故曰鉤,反此者病。
其氣來盛去亦盛,此為太過,病在外;其氣來不盛去反盛,此謂不及,病在中。
太過則令人身熱膚痛,為浸淫;其不及則令人煩心,上見咳唾,下為氣泄。
秋脈者肺也,西方金也,萬物之所以收成也,故其氣來,輕虛以浮,來急去散,故曰浮,反此者病。
其氣來,毛而中央堅,兩傍虛,此為太過,病在外;其氣來,毛而微,此謂不及,病在中,太過則令人逆氣而背痛,慍慍然;其不及則令人喘,呼吸少氣而咳,上氣見血,下聞病音。
冬脈者腎也,北方水也,萬物之所以合藏也,故其氣來沉以搏,故曰石,反此者病。
其氣來如彈石,此謂太過,病在外;其去如數者,此為不及,病在中。
如數者,動止疾促,真陰虧損,有似緊數。
然愈虛則愈數,原非陽強實熱之數,故云如數。
此辨之深矣。
冬脈太過,則令人解,脊氣痛而少氣不欲言;其不及則令人心懸如病飢,眇中清,脊中痛,少腹滿,小便變。
帝曰︰四時之序,逆從之變異也,然脾脈獨何主?岐伯曰︰脾脈者土也,孤藏以灌四旁者也。
善者不可得而見,其惡可見。
其來如水之流者,此謂太過,病在外;如鳥之啄者,此謂不及,病在中。
太過則令人四肢不舉;其不及則令人九竅不通,名曰重強。
以上所以明令脈也,人在氣交之中,循環六氣之內,歷其溫熱涼寒,本其生長收藏,故人之臟必起而應之。
其於四時,各舉一臟為主,而無四臟之診者,令之所至,四臟之氣無不從之,此以知天時之不可違,而無不奉令也。
所謂弦、鉤、毛、石各以其微,以胃氣之充,而各致其和也。
苟非其然,太過不及皆成病。
氣太過,應有外邪,故云病在外;不及,斯為內傷,故云病在內。
要以胃氣存亡,即為奉行得失,其有得失,雖令在所不救矣。
歡迎光臨 【五術堪輿學苑】 (http://f.wsky.ink/)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