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標題: 【古今醫統大全 本草集要(上) 草部2797】 [打印本頁]

作者: 我本善良    時間: 2012-8-28 12:02
標題: 【古今醫統大全 本草集要(上) 草部2797】

古今醫統大全 本草集要(上) 草部2797

 

 

防風 味甘、辛,氣溫。

 

純陽。

 

無毒。

 

脾胃二經行經藥。

 

太陽經本經藥。

 

乃卒伍卑賤之職隨所引而至者也。

 

(惡乾薑、藜蘆、白蘞、羌花。殺附子毒。實而脂潤,頭節堅者良。去蘆並叉頭叉尾者不用。)

 

主大風,頭眩痛、惡風,風邪目盲無所見,風行周身,骨節疼痺。

 

煩滿,頭面去來,四肢攣急,金瘡內痙,治風通用。

 

瀉肺實,散頭目中滯氣,除上焦風邪之仙藥。

 

誤服瀉人上焦元氣。

 

又能去濕,諸風藥皆然,風能勝濕故也,又藥中潤劑也。

 

身去身半以上風,梢去身半以下風,得澤瀉、 本療風。

 

得當歸、芍藥、起石、禹餘糧療婦人子臟風。

 

乾薑 味辛,氣溫,大熱。

 

氣薄味濃,陽中之陰。

 

無毒。

 

(秦椒為之使。惡黃芩、黃連。)

 

主胸滿咳逆上氣,溫中止血,出汗逐風濕痺,腸 下痢。

 

生用辛,能發散寒邪,去風寒濕痺。

 

入肺利肺氣,肺寒咳嗽。

 

與五味子同用以勝寒。

 

炮之則微苦,故止而不移,能溫中理脾,治裡寒泄痢,霍亂脹滿,腹中冷痛,中下焦寒濕。

 

又沉寒痼冷,腎中無陽,脈氣欲絕,黑附子為引用。

 

又炮之與補陰藥同用,能引血藥入氣分生血,治血虛發熱,故產後大熱必用之。

 

炒黑能止唾血、痢血,水瀉無度,(炙為末,粥飲調一錢,立效。)

 

血痢。

 

(燒黑不令成灰,為末,每服一錢,米飲調下。)

 

傷寒後陰陽易病。

 

(取四兩為末,湯調頓服,覆衣被出汗。)

 

生薑 味辛、甘,氣微溫。

 

氣味俱輕,陽也。

 

無毒。

 

去皮即熱,留皮則冷。

 

殺半夏毒。)

 

生者尤良。

 

主傷寒頭痛,鼻塞咳上氣。

 

入肺,開胃口,益脾胃。

 

散風寒,治痰嗽。

 

止嘔吐,為嘔家之聖藥。

 

久服去臭氣,通神明。

 

無病患夜不宜食之,夜氣宜靜,屢動氣故也。

 

佐大棗能濃腸。

 

生和半夏主心下急痛。

 

搗汁和蜜服,主中熱不能食。

 

又汁和杏仁泥煎成膏,水調服,下一切結氣,貫心胸壅膈冷熱氣神效。

 

治痢,(切如麻粒大,和好茶煎一兩碗,任意呷之大妙。)

 

霍亂注痢轉筋欲死。

 

(取三兩搗破,以酒一升,煮三四沸,頓服之愈。)

 

狐臭,(用汁塗腋下,絕根本。)

 

暴赤眼無瘡者。

 

(以古銅錢刮淨。薑上取汁於錢唇點目。熱淚出,今日點,來日愈。)

 

麻黃 味苦、甘,氣溫。

 

氣味俱薄,陽也,升也。

 

無毒。

 

手太陽及足太陰經、手少陰、陽明經榮衛藥也。

 

(濃朴為之使。

 

惡辛荑、石韋。

 

立秋采莖,陰乾,令青。

 

陳久者良。

 

凡使用,折去根節,用水煮一二沸去沫,不則令人煩悶。)

 

主中風傷寒頭痛,溫瘧,發表出汗,去邪熱氣,止咳逆上氣,除寒熱,破症堅積聚。

 

發太陽、少陰經汗,出表上寒邪,泄衛實,去榮中寒。

 

消赤黑斑毒。

 

治身上毒風,麻痺不仁。

 

不可多服,令人虛。

 

根節能止汗。

 

小兒瘡 倒 黑者。

 

(去節半兩,以蜜一匙同炒良久,水半斤煎沸去沫。

 

再煎去二分之一,乘熱盡服之。

 

避風,其瘡復出。

 

一法用無灰酒煎,效更速。)




歡迎光臨 【五術堪輿學苑】 (http://f.wsky.ink/)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