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醫統大全 調經論 調經方法2362】
• 經閉絕不通者,血枯也。
四物湯倍當歸加紅花、桃仁、牛膝;熱加黃芩,寒加肉桂。
• 經水不及期而行者,血熱也。
四物湯加生地黃、黃芩、黃連;肥人兼痰,藥加蒼朮、半夏、香附子。
• 經水常過期而行者,血少也。
瘦人多是血虛,倍四物湯加當歸、熟地黃、黃芩、白朮、甘草,少佐以紅花、桃仁。
肥人大概氣虛挾痰,四物湯去地黃,合二陳湯加參、耆、香附。
• 經過期而色淡者,挾虛有痰,因水以混之也。
四物湯倍當歸、地黃,合二陳湯煎服。
• 經將來腹中作痛者,血氣實。
此血欲行而氣滯也。
四物湯加香附、桃仁、紅花、玄胡、青皮、牡丹皮、木香,甚者加莪朮、大黃。
熱加黃芩、柴胡。
• 行經後作痛者,血氣虛也。
八珍湯宜服。
血虛者,倍當歸、地黃;寒加乾薑;氣虛加人參。
• 肥盛婦人,月經不通,或二月、三月一行,由痰多軀脂滿閉。
宜導痰東加當歸、黃連、香附、蒼白朮之類。
• 有虛熱經少不來,或來過多。
四物湯加黃芩之類。
• 經水或來或斷,發熱發寒。
四物湯合小柴胡煎服。
• 經行三五日後,腹中綿綿作痛者,蓋血因氣滯而未盡也。
宜四物湯加木香、檳榔之屬。
• 婦人血病以當歸為主,肥白者必合參,瘦黑者必合生地黃、香附。
• 婦人之病,不可全外於氣,蓋血因氣使,人鮮知之。
氣暢則血和,一定之理也。
• 帶下赤白帶者,因胃中痰積流下,滲入膀胱,治法宜散濕導痰清熱為主。
以二陳湯加蒼白朮,或加升麻、柴胡以升之,或用吐法以提之。
白者屬氣,赤者屬血。
血虛加芎歸,氣虛加參朮。
• 瘦人帶下,熱之所致。
如泉本清,火熬之即濁。
宜以滑石、樗皮、川芎、海石、青黛之類。
• 血崩証有因虛,有因熱。
虛則下陷,熱則流通。
視其緩急,分標本而治之,庶得王霸之經權也。
緩用四物湯加條芩、附子;急以立效散、神效丸之屬。
• 血臟虛冷,崩中下血,宜四物湯加阿膠、黃芩、參 。
東垣謂崩帶下久,有屬於寒,不可一途而謂。
• 婦肥盛而無子者,由痰多脂膜閉塞子宮。
宜行濕燥痰之劑,更服順坤丹、降生丹之類即孕。
瘦人無子,因血虛子宮乾澀,不能配取精氣。
宜養血滋陰。
人多不審寒熱,悉謂子宮虛冷,概以烏附辛熱之藥煎熬,氣血愈虧,禍不旋踵,孕安得乎?
歡迎光臨 【五術堪輿學苑】 (http://f.wsky.ink/)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