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醫統大全 疝氣門 治法1887】
《靈樞經》治疝,必曰取厥陰以下之,言足厥陰肝經病則遺溺、癃閉。
狐疝主腎與膀胱、小腸三經,則不言疝是受疝之處,乃肝之部分。
且《內經》男子宗筋為束骨之會,而肝主筋,睪者乃囊中之丸,雖主外腎,非厥陰,環而引之,與玉莖無由伸縮。
在女子則為篡戶,其內外為二,其一曰廷孔,其二曰窈漏,此是厥陰與衝任督之所會也。
《靈樞》言足厥陰之經筋聚於陰器,其病疝。
傷於寒則陰縮,傷於熱則縱挺不收。
治在行臥溫陰器,故陽明與太陰、厥陰之筋皆會於陰器,惟厥陰主筋,故為疝者必本諸厥陰。
丹溪曰︰疝氣者,睪丸連小腹急痛也。
有痛在睪丸者,有痛在五樞穴邊者,皆足厥陰之經也。
有云肝為相火者,有瀉無補,肝只有餘,腎只不足,有以龍膽瀉肝湯治疝而效甚速者可知矣。
或曰︰自《素問》以下皆為寒治何也?大抵此証始於濕熱在經,鬱之既久,又得寒氣外束,不得疏散,故所以作痛。
若只作寒論,恐為末備。
今世用烏頭、梔子作湯服之甚效甚捷,是亦以烏頭疏通寒邪,梔子利其濕熱,亦通之之法,豈必用硝、黃、巴、牽之類,而方謂之通乎?夫寒也,熱也,濕也,故皆宜於通也,疏散、分利、針灸者,皆通之法也,善醫者宜擴充之。
丹溪云︰凡七疝多用熱藥而獲效者,則《內經》從治之法耳。
須用寒涼藥監製之,不可純用大熱之劑,如用烏、附之類,令人久服多服,必變劇不可治矣。
但宜以二陳湯加枳實、山楂、橘核、梔子等藥煎,入薑湯汁熱辣飲之。
諸疝發時用海石、香附二味為末,薑汁入湯調服,亦治心痛,因清痰而作痛者。
凡疝氣挾虛者,必以參、朮為君,佐以疏導之藥,川楝子、小茴香、枳實、山楂、梔子之類。
諸疝定痛速效,枳實、山楂各炒,濕盛者加荔枝核炒為末,丸服或用長流水調末空心服一二錢。
一本有川楝肉。
陽明經受濕熱傳入大腸,惡寒發熱,小腸連毛際結核悶痛不可忍,用山梔、枳實、桃仁、山楂等分,入薑汁煎,熱服。
肥人疝腫作痛,惡寒發熱,五苓散加茴香煎服,神驗。
木腎是濕熱頑痺結硬如痰核之類,反不痛是也,治宜溫散利逐之。
疝有四,一云不痛者是,《三因》論腸 因房室過度,原臟虛冷,腸邊 系不收,墜入中上下,難治。
氣疝因七情臟氣下墜,陰 腫脹急痛,易治。
卵 因勞役坐馬,致卵核腫脹,或偏有大小,上下無常,此難治也。
外有婦人陰門挺出,名曰 病,但治不同耳。
凡 非斷房事與濃味不可用藥。
不痛者,以蒼朮、神曲、白芷、山楂、川芎、枳實、半夏之屬。
治七疝須先灸三陰交、大敦穴,然後服藥,無不愈者。
歡迎光臨 【五術堪輿學苑】 (http://f.wsky.ink/)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