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陰証略例 論四肢振搖92】
成氏責其為虛寒,欲汗之,其人必虛蒸而振,下後復汗而振者,表裡俱虛也,亡血發汗則寒栗而振,氣血俱虛也。
有振振欲擗地者,有振振動搖,二者皆汗多亡陽,經虛不能自主持,故振也,非振栗之可比也。
經曰︰若吐下後,心下逆滿,氣上沖胸,起則頭眩,發汗則動經,身為振搖者,茯苓桂枝白朮甘草湯主之。
太陽病發汗不解,其人仍發熱,心下悸,頭眩,身 動,振振欲擗地者,真武湯主之。
二藥皆溫經益血助氣之劑。
海藏云︰惟好飲房室之人,真元耗散,血氣俱虛,或因勞而振,或不因勞而振,或因內感陰盛陽脫而振者,皆陰証也。
若因房室而得,便有陰陽易條中形狀,頭重不欲舉,目暗生花,熱上沖胸,少氣,聲不出,少腹小腹痛引陰中,或陰入於裡,脛寒而痛。
此等陰証,四肢故多振搖。
始得此病時,脈雖舉按有力,不可作陽証治之,若與陰藥,變寒必矣﹗亦不可用太熱之藥,作陰極治之,熱過則轉生他証。
當以補氣溫血之藥調之,元氣漸生,可得而愈。
若脈已微,面色眉間變黑,唇吻不收,爪甲微青,當用熱藥攻之。
若經汗下,熱藥不可熱服,當令似溫,則陰氣不拒。
經云熱因寒用,此之謂也。
上此一論,自為頗有理,可以發明古人所不言處。
歡迎光臨 【五術堪輿學苑】 (http://f.wsky.ink/)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