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醫統大全 痺証門 藥方523】
茯苓湯 治肢體手足麻痺,多唾眩冒。
赤茯苓 半夏(製) 橘紅(各一錢) 枳實(麩炒) 桔梗 甘草(各五分) 上水盞半,生薑七片,煎服。
芎活湯 治水飲停留高,注入經絡,背痛皆因脾土有虧,平日多飲水漿不能傳化所致。
川芎 獨活 半夏 陳皮(去白) 茯苓 甘草(炙) 枳殼 白朮(各一錢) 上水二盞、薑七片,煎八分,半飢溫服。
茯苓丸 治痺痛,兩臂不能舉,左右時復轉移,由伏痰飲在內,中脘停滯,脾氣不行,上與氣搏,四肢不用。
茯苓(二兩) 半夏(四兩) 枳殼(麩炒,一兩) 風化朴硝(三錢) 上為末,薑汁糊丸梧桐子大。
每服五十丸,薑湯下。
控涎丹 治人忽患胸背,手腳腰胯痛不可忍,連筋骨牽引釣痛,坐臥不寧,時時走易不定。
意謂走注是風,用藥、針、灸皆無效。
又疑風毒欲結癰疽,亂以藥敷,亦非也。
此乃是痰涎伏在胸膈上下,變為此疾。
或令人頭痛不可舉,或神意昏倦多睡,或飲食無味,痰唾稠粘。
夜臥喉中如鋸聲,口角流涎,手腳重,腿冷痺,氣脈不通。
誤認為癱瘓。
亦非也。
但以此藥,不過數服,其病如失。
甘遂 大戟 白芥子上等分為末,糊丸,食後臨臥薑湯下五七丸或十丸,量人用。
歡迎光臨 【五術堪輿學苑】 (http://f.wsky.ink/)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