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生寶鑒 卷十八 崩漏帶下 升陽舉經湯765】
【升陽舉經湯】 治經水不調。
右尺脈按之空虛。
是氣血俱脫也。
是大寒之證。
輕手按之脈數疾。
舉指弦緊或澀。
皆陽脫之證。
陰火亦亡。
若見熱證。
於口鼻眼兼之或渴。
此皆陰躁陽欲先去也。
當溫之、舉之、升之、浮之、燥之。
此法當大升浮血氣。
而切補命門之下脫也。
黃 白朮 當歸身(各三錢) 柴胡本 防風 羌活(各二錢) 獨活(一錢半) 川芎(炙) 地黃 白芍 甘草人參(各一錢) 細辛(六分) 黑附子(炮。
去皮臍。
五分) 肉桂(五分。
夏月不用。
)桃仁(十個。
湯浸去皮尖) 紅花(少許) 上十八味 咀。
每服三錢。
若病勢稍緩。
當漸漸加之。
至半兩止。
每服水三盞。
煎至一盞。
去渣。
空心食前。
稍熱服。
歡迎光臨 【五術堪輿學苑】 (http://f.wsky.ink/)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