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生寶鑒 卷十三 凡治病必察其下426】
戊午冬。
予從軍住冬於成武縣。
有賈倉使父。
年逾六旬。
冬至後數日。
疽發於背。
五七日腫勢約七寸許。
不任其痛。
瘍醫視之。
曰膿已成。
可開發矣。
公懼不從。
越三日。
醫曰。
不開恐變證生矣。
遂以燔針開之。
膿泄痛減。
以開遲之故。
迨二日變證果生。
覺重如負石。
熱如 火。
痛楚倍常。
六脈沉數。
按之有力。
此膏粱積熱之變也。
邪氣酷熱。
固宜以寒藥治之。
時月嚴凝。
復有用寒遠寒之戒。
乃思內經云。
有假者反之。
雖違其時。
以從其證可也。
與瘍醫議。
急作清涼飲子加黃連。
秤一兩五錢。
作一服服之。
利下兩行。
痛減七分。
翌日復進前藥。
其證悉除。
後月余平復。
又陳錄判母。
年七十有餘。
亦冬至後腦出疽。
形可甌面大。
命瘍醫診視。
俟瘡熟以針出膿。
因怒笞侍外家。
瘡輒內陷。
凹一韭葉許。
面色青黃不澤。
四肢逆冷。
汗出身清。
時復嘔吐。
脈極沉細而遲。
蓋緣衰老之年。
嚴寒之時。
病中苦楚。
飲食淡薄。
已滌肥膿之氣。
獨存瘦瘁之形。
加之暴怒。
精神愈損。
故有此寒變也。
病與時同。
與瘍醫議。
速制五香湯一劑。
加丁香、附子各五錢。
劑盡瘍復大發。
隨證調治而愈。
內經曰。
凡治病必察其下。
謂察時下之宜也。
諸痛瘡瘍。
皆屬心火。
言其常也。
如瘡盛形羸。
邪高痛下。
始熱終寒。
此反常也。
固當察時下之宜而權治。
故曰。
經者常也。
法者用也。
醫者意也。
隨所宜而治之。
可收十全之功矣。
歡迎光臨 【五術堪輿學苑】 (http://f.wsky.ink/)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