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生寶鑒 卷一 陽盛陰虛下之則愈汗之則死14】
仲景云。
陽盛陰虛。
下之則愈。
汗之則死者。
此言邪氣在裡之時也。
夫寒邪始傷於表。
不解而漸傳入於裡。
變而為熱。
人之身在裡者為陰。
華佗云。
一日在皮。
二日在膚。
三日在肌。
四日在胸。
五日在腹。
六日在胃。
入胃謂之入腑也。
腑之為言聚也。
若府庫而聚物焉。
又為水穀之海、榮衛之源。
邪氣入於胃而不復傳流水穀。
水穀不消去。
鬱而為實也。
此陽盛陰虛者此也。
故潮熱引飲。
腹滿而喘。
手足 汗出。
大便難而譫語。
宜大承氣湯下之則愈。
潮熱者為實也。
此外已解。
可攻其裡。
而反汗之。
表無陰邪。
汗又助陽。
陽實而又補。
表裡俱熱。
不死何待、外台秘要云。
表和裡病。
下之則愈。
汗之則死。
正此意也。
歡迎光臨 【五術堪輿學苑】 (http://f.wsky.ink/)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