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標題: 【萬病回春 卷七 小兒雜病340】 [打印本頁]

作者: tan2818    時間: 2012-8-21 19:18
標題: 【萬病回春 卷七 小兒雜病340】

萬病回春 卷七 小兒雜病340

 

 

芎歸散  治小兒齒遲。

 

川芎 干山藥 當歸 白芍(炒) 甘草(炙。

 

各二錢半)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白湯調下,食後服。

 

將此干藥末擦牙齦即生。

 

龜胸者,肺熱脹滿也。

 

龜胸丸  治小兒龜胸,高如覆掌。

 

川大黃(煨,六錢) 天門冬(去心) 百合 杏仁(去皮尖,麩炒) 木通(去節) 枳殼(麩炒) 桑白皮(蜜炙) 甜葶藶(隔紙炒) 軟石膏(各一錢) 上為細末,煉蜜為丸,如綠豆大。

 

每服五丸,溫水化下,食後臨臥服。

 

仍宜灸兩乳前各一寸半,上兩行三骨間,六處各灸三壯。

 

春夏從下灸起,秋冬從上灸起。

 

依法灸之。

 

龜背者,風邪入脊也。

 

龜背丸  治小兒龜背。

 

枳殼(麩炒) 防風(去蘆) 獨活 大黃(煨) 前胡(去蘆) 當歸 麻黃(去節。

 

各三錢。)

 

上為細末,面糊丸,黍米大。

 

每服十五六丸,看兒大小,以米飲下,食後服。

 

仍灸肺俞穴,在三椎下兩旁各一寸半;心俞穴,在五椎下各一寸半;膈俞穴,在七椎下兩旁各一寸。

 

六處穴各灸三壯。

 

以小兒中指節為一寸。

 

艾炷以小麥大,但灸三壯而已。

 

小兒行遲、齒遲、解顱、囟填、五軟、鶴膝、腎疳、齒豁、睛白、多愁,凡此,皆因稟受腎氣不足,當以六味丸加鹿茸補之。

 

若因精氣未滿而御女以通,多致頭目眩暈、口渴吐痰,或發熱足熱、腰腿酸軟,或自汗盜汗、二便澀痛,變生諸疾,難以名狀。

 

余常用六味、八味二丸及補中益氣之劑,加減用之,無不奏效。

 

(方見補益。)

 

小兒五歲不能言,鹹以為廢人也。

 

但其形色悉屬肺腎不足,遂用六味丸加鹿茸及補中益氣東加五味,兩月余,形氣漸健;將五月半載,能發一二言;至年許,始聲音明白。

 

(方見補益。)




歡迎光臨 【五術堪輿學苑】 (http://f.wsky.ink/)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