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病回春 卷七 吐瀉318】
上吐下瀉者,脾胃俱傷也。
白朮散 治吐瀉,或病後津液不足,口乾作渴,和胃生津,止瀉痢,將欲成慢驚風者。
人參(去蘆) 白朮(去蘆) 茯苓(去皮) 藿香 木香 乾葛 甘草(炙。
各等分) 上銼劑,水煎服。
若小兒頻頻瀉痢,將成慢驚,加山藥、扁豆、肉豆蔻(煨。
各一錢) 薑一片,水煎服;若慢驚已作,加細辛、天麻(各一錢)、全蠍(三個)、白附子(八分、煨);若冬月,小兒吐蛔,多是胃寒、胃虛所致,加丁香三粒;如胃虛不能食而大渴不止者,不可用淡滲之藥,乃胃中元氣少故也,以此湯補之,加天花粉;若能食而渴者,白虎東加人參;如中氣虛熱,口舌生瘡,不喜飲冷,服之即效。
燒針丸 治小兒吐瀉。
黃丹 朱砂 白礬(枯過) 上為末,棗肉為丸,如黃豆大。
每服三四丸。
戳針尖上燈焰上燒過,涼,米泔研爛調服。
瀉者食前,吐者無拘時。
外用綠豆粉,以雞子清作膏。
如吐,塗兩腳心;如瀉,塗囟門上。
止則去之。
又方 治吐瀉。
四君子東加藿香、陳皮,一劑而愈。
助胃膏 治元氣、脾胃虛弱,吐瀉不止,不思飲食及久瀉虛寒。
人參 白朮(去蘆) 茯苓(去皮) 甘草(炙。
各一錢半) 白豆蔻(去殼) 木香 山藥(炒,五錢) 肉豆蔻(面包煨,捶去油,二個) 砂仁(炒,二十個) 丁香 官桂 藿香(各三錢) 陳皮(五錢) 上為細末,煉蜜為丸,彈子大。
每服一丸,米湯化下。
秘方 治小兒水瀉。
白礬、黃丹各五錢,用蔥白搗爛,塗臍上即止。
治小兒吐瀉 小丁香,陳皮(各等分)。
水煎溫服。
一小兒數歲間,每停食,輒服峻利之藥,後肚腹膨脹、嘔吐泄瀉。
先用六君子湯,諸症漸愈;又用補中益氣湯而安。
一小兒腹脹,飲食後即瀉,手足逆冷,此脾氣虛寒也。
先用人參理中丸,後用六君子湯而愈。
一小兒吐瀉乳食,色白不化,露睛氣喘,此脾肺不足、形病俱虛也。
先用異功散加桔梗、柴胡頓愈;再用補中益氣湯而安。
一小兒因驚吐瀉腹脹,先用六君、木香、柴胡治之稍可;又以五味異功散而愈。
後因驚搐痰甚,或用鎮驚化痰之藥,倦怠不食而泄益甚。
先用異功加木香、鉤藤,四劑而愈。
(方俱見補益。)
一小兒面黃肌瘦、泄瀉無度、腹脹如鼓、不思飲食,百藥不效。
余教用好生白朮,酒磨濃汁,以溫酒調,空心服,二三日即愈。
歡迎光臨 【五術堪輿學苑】 (http://f.wsky.ink/)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