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醫統大全 歷世聖賢名醫姓氏 漢09】
姓淳于氏,名意,齊太倉長,臨淄人。
少好醫方,窮道,受師同郡元裡公乘陽慶。
醫愈高,視疾洞知生死。
齊後疾,召診。
曰︰風癉客脬,難於大小便。
意藥一飲溲即通;再飲病已。
所以知後病者,診其脈,太陰之口濕然,風氣也;脈大而燥者,膀胱氣也;燥者,中有熱也。
性資天成,窮格事物之極,博覽群書,善醫藥。
謂神農嘗百草,日遇七十毒。
王安道謂《淮南子》多寓言,夫豈不信? 桂陽人也,漢文帝時得道,人稱蘇仙公。
公早喪所怙,鄉裡以仁孝著聞。
宅在郡城東北,距縣治百餘裡。
公與母共食,母曰︰無 。
公即輟箸起身取錢而去,須臾以 至。
母曰︰何所得來?公曰︰縣市。
母曰︰去縣道往返二百餘裡,頃刻而至,汝欺我也。
公曰︰買 時見舅氏,約明日至。
次日舅果至。
一日,雲間儀衛降宅。
公語母曰︰某受命仙錄,當違色養。
母曰;我何存活?公以兩盤留,母需飲食扣小盤,需錢帛扣大盤,所需皆立至。
又語母曰︰明年天下疾疫,庭中井水、橘樹,患疫者,與井水一升、橘葉一枚,飲之立愈。
後果然,求水、葉者遠至千裡,應手而愈。
出《列仙傳》。
山東人,得黃帝扁鵲之脈書,診病洞知人生死。
淄川唐裡人,好醫,為當時重。
初,淳于意從,悉教之以妙方,乃曰︰無以傳人。
意曰︰不敢。
且曰︰爾後必為國公,吾方盡矣。
山東陽慶方甚奇,汝可師之,必得也。
意遂辭光而師慶。
出《史記》。
字君卿,父為醫官。
護少誦經方、本草萬言,有敏穎資,老者咸重之。
謂之曰︰以吾子之才,何不學宦。
遂辭父學經,官為京兆尹,甚有聲譽。
出《漢書》。
不知何郡人,少敏有量,好經方本草,及究黃帝扁鵲之書。
為當代良醫令。
不知何郡人,習經方,工於治療,學業精博,為齊王侍御醫。
臨淄人,志性愛人,酷尚醫術。
就齊太倉公淳于意學五診脈論之術,為當世良醫。
並出《史記》。
臨淄人,為齊太倉長,性好醫方,精於延醫。
臨淄王猶以其識見未深,更令學於淳于意,名遂著。
仕濟北王太醫令,王以其術未精,令就淳于意學經脈,及奇絡結俞穴所在,定 石刺灸之法。
歲餘盡通,以此知名。
為濟北王太醫,王亦以其未盡善,令就學於淳于意,數歲悉通,遂名當代。
臨淄人,言貌謙恭,風儀溫雅,好醫,就倉公學,乃馬齊醫令。
不知何郡人,謙柔好學,悉心於醫。
受業於倉公,教以上下脈經、五診之法,亦以名知漢代。
河間人,餌巴豆,賣藥都市。
河間王病瘕,服俗藥,下蛇數十餘頭而愈。
王見玄俗立日中無影,以女配之。
俗夜逃去,隱於常山中。
南陽人,志性沉簡,篤好方書,精明脈証,療病十全,當時所重。
張仲景從而師之。
字仲景,南陽人,受業張伯祖,醫學超群,舉孝廉,官至長沙太守。
建安年間,病傷寒死者,十居其七。
機按《內經》傷寒治法,存活甚眾。
著論二十二篇,合三百九十七法,一百一十三方,為諸方之祖。
凡移治諸証如神,後人賴之為醫聖。
又有《金匱方》,亦其遺意。
廣漢人,常釣魚於涪水,故號涪翁。
善針,愈病應效,乃著《針經》、《脈法》傳於世。
弟子程高師之,年久乃授之,高亦隱不出。
廣漢人,好醫,問道無倦,人有一藝長於己者,必千裡伏膺。
聞涪翁善醫,及《針經》、《脈診》,尋積年乃得之。
名擅當代,為太醫丞。
和帝時太醫丞,帝令嬖臣美手者,雜於女子帷中,試玉診脈各一手,問其疾。
玉云︰左陰右陽,脈有男女,狀若異人。
帝嘆息稱善。
丹陽人,父為長史。
建好道不仕,學導引服食延年之法,治病有奇效。
後自絕穀,不食煙火,行步如飛,或去或來,如此三百年,後絕跡不知所之。
出《列仙傳》。
不知何郡人,仲景弟子。
識見宏敏,器宇沖深,淡於矯矜,尚於救濟。
得仲景禁方,名著當時。
仲景弟子,知書疏,撰《四逆三部厥經》、《婦人胎藏經》、《小兒顱囟經》行世,名著當時。
歡迎光臨 【五術堪輿學苑】 (http://f.wsky.ink/)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