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血藥-白芨】
白芨 【藥用】本品為蘭科植物白芨的塊莖。
【性味與歸經】苦、甘、澀,微寒。
入肝、肺、胃經。
【功效】收斂止血,消腫生肌。
【臨床應用】 1.用於咯血、嘔血、衄血、外傷出血等症。
白芨收斂,功能止血,是一味止血藥。
者要用於肺、胃出血病症,可單獨應用,也可配阿膠(蛤粉炒)、藕節、生地等治咯血;配烏賊骨等治嘔血。
2.用於瘡瘍腫痛,潰瘍久不收口,手足皸裂等症。
白芨又有消腫生肌之功,用治瘡瘍,不論已潰未潰均可應用,如瘡瘍初起未潰,配銀花、貝母、天花粉、乳香等有消散作用;如瘡瘍已潰、久不收口以及手足皸裂,有可奏生肌斂瘡之功,往往研粉外用。
此外,本品還可用於塵肺、肺癰、肺結核等病。
【處方用名】白及、白芨(洗淨,曬乾,切片用)、白芨粉(研粉,吞服,開水調服或外用) 【一般用量與用法】一錢~三錢,煎服。
研粉吞服或沖服每次2~3克。
外用適量。
【按語】白芨苦甘微寒,功能止血,能入肺胃,為吐衄咯血之要藥。
又能用治瘡瘍,未成者能予消散。
已潰者可用於斂瘡生肌。
此外,創傷出血,皮膚皸裂,用以外治亦頗有良效。
唯邪熱熾盛時,亦未宜亂投也。
引自:http://www.chinesemedicine.com.hk/disc600big5/upload/viewthread.php?tid=1341&extra=page%3D2
歡迎光臨 【五術堪輿學苑】 (http://f.wsky.ink/)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