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貫珠集 太陽篇 太陽救逆法第四 下利脈証五條28】
太陽病,桂枝証。
醫反下之。
利遂不止。
脈促者,表未解也。
喘而汗出者,葛根黃連黃芩湯主之。
太陽中風發熱。
本當桂枝解表,而反下之。
裡虛邪入。
利遂不止,其脈則促,其証則喘而汗出。
夫促為陽盛。
脈促者,知表未解也。
無汗而喘,為寒在表。
喘而汗出,為熱在裡也。
是其邪陷於裡者十之七,而留於表者十之三,其病為表裡並受之病,故其法亦宜表裡兩解之法。
葛根黃連黃芩湯。
葛根解肌於表。
芩、連清熱於裡。
甘草則合表裡而並和之耳。
蓋風邪國中。
病為在表。
一入於裡,則變為熱矣,故治表者,必以葛根之辛涼。
治裡者,必以芩、連之苦寒也,而古法汗者不以偶。
下者不以奇,故葛根之表,則數多而獨行。
芩、連之裡,則數少而並須。
仲景矩 。
秩然不紊如此。
葛根黃連黃芩湯方 葛根(半斤) 甘草(二兩炙) 黃芩(二兩) 黃連(三兩) 上四味,以水八升。
先煮葛根。
減二升。
納諸藥,煮取二升,去滓,分溫再服。
太陽病,外証未除,而數下之。
遂協熱而利。
利下不止。
心下痞硬。
表裡不解者,桂枝人參湯主之。
太陽誤下自利,而又表裡不解,與上條同。
然曰數下,則氣屢傷矣。
曰利下不止,則虛複甚矣。
雖心下痞硬,亦是正虛失運之故。
是宜桂枝之辛,以解其表。
參、朮、薑、草之甘溫,以安其裡,而不可以葛根攻表,亦不得以芩、連清裡。
治如上條之例矣。
桂枝人參湯方 桂枝(四兩) 乾薑(三兩) 白朮(三兩) 人參(三兩) 炙甘草(四兩) 上五味,以水九升。
先煮四味。
取五升。
納桂。
更煮取三升。
溫服一升。
日再。
夜一服。
傷寒。
醫下之。
續得下利。
清穀不止。
身疼痛者,急當救裡。
後身疼痛。
清便自調者,急當救表。
救裡宜四逆湯。
救表宜桂枝湯。
傷寒下後,邪氣變熱。
乘虛入裡者,則為挾熱下利,其邪未入裡而臟虛生寒者,則為下利清穀。
各因其人邪氣之寒熱,與臟氣之陰陽而為病也。
身疼痛者,邪在表也。
然臟氣不充,則無以為發汗散邪之地,故必以溫藥。
捨其表而救其裡。
服後清便自調。
裡氣已固,而身痛不除,則又以甘辛發散為急。
不然。
表之邪又將入裡而增患矣,而救裡用四逆。
救表用桂枝,與厥陰篇下利腹脹滿身疼痛條略同。
彼為寒邪中陰,此為寒藥傷裡,而其溫中散邪、先表後裡之法,則一也。
太陽病,二三日,不能臥。
但欲起。
心下必結。
脈微弱者,此本有寒分也。
反下之。
若利止。
必作結胸。
未止者,四日復下之,此作協熱利也。
太陽病,二三日,為病未久也,不能臥。
但欲起者,心下結滿。
臥則氣愈壅而不安也。
脈微弱。
陽氣衰少也。
夫二三日,為病未久,則寒未變熱,而脈又微弱。
知其結於心下者,為寒分而非熱分矣。
寒分者,病屬於寒,故謂寒分。
猶金匱所謂血分氣分水分也。
寒則不可下,而醫反下之裡虛寒入,必為下利不止。
若利止,必作結胸者,寒邪從陽之化,而上結於陽位也。
若未止。
四日複下之者,寒已變熱。
轉為協熱下利,故須複下,以盡其邪。
所謂在下者,引而竭之也。
總之。
寒邪中人。
久必變熱,而邪不上結,勢必下注。
仲景反復詳論,所以詔示後人者深矣。
傷寒服湯藥。
下利不止。
心下痞硬。
服瀉心湯已。
復以他藥下之。
利不止。
醫以理中與之。
利益甚。
理中者,理中焦,此利在下焦。
赤石脂禹余糧湯主之。
復利不止者,當利其小便。
湯藥亦下藥也。
下後下利痞硬。
瀉心湯是已,而復以他藥下之,以虛益虛。
邪氣雖去。
下焦不約。
利無止期,故不宜參、朮、薑、草之安中,而宜赤脂、禹糧之固下也,乃服之而利猶不止,則是下焦分注之所清濁不別故也,故當利其小便。
赤石脂禹余糧湯方 赤石脂(一斤碎) 禹余糧(一斤碎) 上二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去滓,分溫三服。
歡迎光臨 【五術堪輿學苑】 (http://f.wsky.ink/)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