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靈樞 寒熱病第二十一22】
皮寒熱者,不可附席,毛髮焦,鼻槁臘,不得汗。
取三陽之絡,以補手太 陰。
肌寒熱者,肌痛,毛髮焦而後槁臘,不得汗。
取三陽干下以去其血者,補足太陽以出其汗。
骨寒熱者,病無所安,汗注不休,齒木槁,取其少陰於陰股之絡;齒己槁,死不治。
骨厥亦然。
骨痺,舉節不 用而痛,汗注煩心。
取三陰(一本作。
陽)之經補之身有所傷血出多,及中風寒,若有所墮墜,四支懈傳不收,名日體情。
取其小腹臍下三結交。
三結交者,陽明、太陰也,,臍下三寸關元也。
厥痺者,厥氣上及腹。
取陰陽之絡,視主病也,瀉陽補陰經也。
頸測之動脈人迎。
人迎,足陽明也,在嬰筋之前。
嬰筋之後,手陽明也,名曰扶突。
次脈,足少陽脈也,名曰天精。
次脈,足太陽也,名曰天柱。
腋下動 脈,臂太陰也,名曰天府。
陽迎頭痛,胸滿不得息,取之人迎。
暴暗氣較,取扶突與舌本出血。
暴聾氣蒙,耳目不明,取天睛。
暴攣痛眩,足不任身,取天柱。
暴疼內逆,肝肺相搏,血溢鼻口,取天府。
此為天隔五部。
臂陽明有人頎遍齒者,名日大迎,下齒蹈取之。
臂惡寒補之,不惡寒瀉之。
足太陽有人頂遍齒者,名日角孫,上齒齲取之,在鼻與項前。
方病之時其脈盛,盛則瀉之,虛則補之。
一日取之出鼻外。
足陽明有秧鼻人於面者,名曰懸領,屬口,對入系目本,視有過著取之,損有餘,益不足,反者益甚①足太陽有通項人於腦者,正屬自本,名日眼系,頭目苦痛取之,在項中兩筋間,人腦乃別。
陰跌、陽額,陰陽相交,陽人陰,陰出陽,交於目銳毗,陽氣盛則暖目,陰氣盛則瞑目。
熱厥取足太陰\少陽,皆留之;寒厥取足陽明、少阻於足,皆留之。
舌縱誕下,頓說取足少陰。
振寒灑灑,鼓頷,不得汗出,腹脹煩悅,取手太陰。
刺虛者,刺其去也;刺實者,刺其來也。
春取絡脈,夏取分勝,秋取氣口,冬 取經輸,凡此四時,各以時為齊。
絡脈治皮膚,分睦治肌肉,氣口治筋脈,經輸治骨髓、五藏。
身有五部:伏兔一;排二,胖者股也;背王;五藏之偷 四;項五。
此五部有痛疽者死。
病始手臂者,先取手陽明、大阻而汗出;病始頭首者,先取項太陽而汗出;病站足勝者,先取足陽明而汗出。
臂太陽可汗出,足陽明可汗出。
故取陰而汗出甚者,止之於陽; 取陽而汗出甚者,止之於陰。
凡利之害,中而不去則精洩,不中而去則致氣;精洩則病甚而誆,致氣則生為痛疽也。
①甚: 原作"其",據《甲乙經》《本素•寒熱雜說》改。
歡迎光臨 【五術堪輿學苑】 (http://f.wsky.ink/) | Powered by Discuz! X3.1 |